不是嘛。*2′8-看′书?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有些孩子爸妈在外头干活,一年见不着两面,写着写着,字里就有感情了。上次有个娃写‘爸爸的手裂了口子’,他爸来看他时,捧着信纸掉眼泪。”
周明远拧开汽水瓶,“嘶”的一声冒了泡:“晓杰说的流动课堂,我看能成。郊区那几个村,我去看过,孩子不少,就是缺老师。你们要是真能来帮忙,咱把旧黑板刷干净,找辆三轮车拉着,走哪儿教哪儿。”
王浩泽啃着肉骨头,含糊不清地说:“奥数题我都记下了,回去整理成小册子,到时候流动课堂也能用上。说不定还能教他们玩数学游戏,比如用石子儿算加减。”
庄超英给每个人碗里添了勺汤:“别光说好听的,真干起来可不轻松。冬天骑三轮车去乡下,风跟刀子似的;夏天在太阳底下讲课,汗能把教案泡湿。”
李明远把汽水往桌上一顿:“怕啥?我寒假穿两件棉袄去!再说了,能看着孩子眼里有光,比在教室里背书带劲。”
正说着,庄师傅端着盘炒青菜进来:“刚炒的,配肉吃解腻。”
他瞅着桌上的热闹劲儿,“超英,你这英才学堂真是聚人,连研究生都乐意来这搭把手。”
王建国扒着饭笑:“这就叫抱团儿。以前在学校教书,总觉得是一个人使劲;现在跟超英搭伙,才知道人多了,能做的事多着呢。”
夕阳从食堂窗户斜照进来,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暖烘烘的。
庄超英看着眼前这些人——有头发花白还想着教孩子的老教师,有刚走出校门就乐意往乡下跑的年轻人,心里头跟揣了个暖炉似的。
他举起搪瓷缸,里头的汽水晃出细密的泡:“啥也不说了,干一个!不管是在学堂教书,还是去乡下跑课堂,咱都往实在里干。”
“干!”
十几只搪瓷缸子“哐当”撞在一起,汽水沫子溅出来,滴在桌上,像撒了把星星。
李明远抹了把嘴,指着盆里的土豆烧肉:“张师傅这手艺,比学校食堂强几倍!特别是这土豆,炖得面乎乎的,拌米饭太好吃了。”
张师傅正擦着灶台,听见了就回头笑:“爱吃明天再来,我给你们留着。不过可说好了,得帮江老师抄两页字帖,她那老花镜看小字费劲儿。”
“没问题!”李明远举着缸子应着,“我不光抄字帖,还能教孩子写春联,年底正好用得上。”
王浩泽啃着骨头,骨头渣子掉在桌上:“军哥,上午那道几何题,我回去想了想,能不能用拼图的法子教?找几块硬纸板,剪成三角形、西边形,让孩子自己拼,比在黑板上画首观。”
李军眼睛一亮,放下筷子就去找纸:“快说说,咋拼?我这就记下来,下周奥数班就试试。”
陈晓杰扒拉着碗里的饭,忽然抬头:“明远教书法,浩泽琢磨奥数,我琢磨着,流动课堂得带点课外书。我家有不少旧课本,回去找找,再跟同学借点,凑一凑能装一箱子。”
周明远往他碗里夹了块肉:“这主意好!我再让分校的老师捐点,争取每个流动课堂都能有个‘小书架’。对了,乡下路不好走,三轮车得找辆带棚子的,下雨也能去。”
庄超英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嘴里的饭都忘了嚼。
他想起自己刚开始补习班那会儿,就周明远和李军俩人帮衬,俩人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发传单,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
现在倒好,不光有老伙计撑着,还来了群年轻人,个个都想往前奔。
“对了,”他想起件事,“寒假图南回来,让他也来搭把手。那小子学建筑的,画个黑板报、做个教具啥的,肯定在行。”
“就是那个清华状元?”王浩泽眼睛瞪圆了,“能让他来给孩子讲讲外面的事,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
江老师擦了擦嘴,从布包里掏出个布本:“我把孩子们想对爸妈说的话都记下来了,等流动课堂开了,念给他们爸妈听听。”
张师傅端来一盆玉米糊糊,热气腾腾的:“喝点这个暖暖胃。超英啊,你这学堂办得值,不光教孩子,还把人心都聚到一块儿了。”
天色慢慢暗下来,食堂的灯亮了,黄澄澄的光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张师傅收拾完灶台,搬了个小马扎坐过来,掏出旱烟袋:“我家那小子,以前就不爱念书,天天野在外头。自从来了学堂,跟着江老师学写字,现在写信回家,字儿虽说歪歪扭扭,可我瞅着比啥都亲。”
李明远正帮着收拾碗筷,听见这话首乐:“张师傅,等我寒假来代课,让您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