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 第69章 庄老师的“英语家教”

第69章 庄老师的“英语家教”

来两斤,用竹篮装,别压坏了。”

到了巷口张阿婆的摊子,虾籽鲞鱼正摆着晾。

阿婆见他来,首起腰:“超英,买鲞鱼啊?”

“是啊阿婆,”他蹲下来仔细看,“您这虾籽是太湖的还是阳澄湖的?”

“今年太湖的虾籽肥!”阿婆拿起一块鲞鱼,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虾籽,“你看这颗粒,圆滚滚的,晒出来才香。新做的和腌透的各来一罐?”

“嗯,各来一罐。”庄超英看着阿婆用棉纸把罐子包好,“阿婆,这晒鲞鱼有啥讲究不?”

“讲究多着呢!”

阿婆打开了话匣子,“得选晴天晒,每天翻三遍,晒足七天才能收。阴天晒的容易腥,差一天都不是那味儿……”

庄超英边听边点头,手里的竹篮渐渐沉了,碧螺春的茶香、松子糖的甜香、鲞鱼的咸香混在一起,扎扎实实的。

他低头看了看,篮子里的东西一样样都透着讲究,都是他实实在在挑出来的。

往家走时,晚风带着点凉。

他忽然想起黄父说过的话,谁都有自己的长处。

大姑父外语好,可他挑礼物的这些门道,大姑父未必懂。

这么一想,心里那点紧张,好像被篮子里的重量压得更实了,不怎么飘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晴,黄父就拎着个网兜:“走,去火车站。”

庄超英早把皮鞋擦得锃亮,手里攥着写着车次的纸条,手心有点潮。

黄玲在旁边笑他:“又不是见领导,紧张啥?”

“就是,”黄母往他兜里塞了包烟,“你大姑父爱抽烟,见了面递包苏烟,随便聊两句就熟了。”

火车站人来人往,广播里报着车次。

黄玲眼尖,老远就挥起手:“妈!爸!在那儿呢!”

庄超英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大姑父正背着个帆布包,一手拎着一只皮箱,一手搀着大姑。

大姑穿件碎花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见他们就笑:“可着到了!超英,快帮你姑父拎箱子,沉得很。”

庄超英赶紧跑过去接箱子,入手还真是有点沉。

大姑父拍他胳膊:“里面都是给你们带的,北京的酱菜,还有你大姑蒸的糖火烧,路上没敢压。”

“快别站着了,”黄父接过帆布包,“回家!家里炖了排骨,就等你们呢。”

往出站口走的路上,大姑拉着黄玲的手问东问西,大姑父跟庄超英并排走,看着车站外的牌子:“苏州站比以前热闹多了。我上回来,广场上都没什么人。”

“是呢,”庄超英接话,“现在政策变了,出行的人也多了。”

大姑父笑了:“你爸说你现在管着学校的事?厉害啊,我像你这岁数,还在外交部抄稿子呢。”

庄超英脸有点热:“瞎忙,都是些杂事。”

“杂事才见本事,”大姑父拍他手背,“我搞翻译那阵,一个标点错了都得重改,跟你管学校差不多,都得细点心。”

回家的路上,大姑掀开帆布包:“超英,尝尝这个,糖火烧,刚出炉时软乎,现在有点硬了,回家蒸两分钟就好。”

庄超英拿起一个,咬了口,甜丝丝的带着芝麻香:“好吃,比苏州的烧饼有嚼劲。”

“爱吃回头让你大姑多做些,”大姑父看着窗外,“这苏州的树真绿,比北京这时候好看多了。”

黄父接话:“等歇两天,带你们去拙政园逛逛。”

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到了巷口。

大姑父指着墙根的青苔:“这老巷子很有味道。”

庄超英拎着行李箱往里走,听见大姑跟黄母说:“你家超英看着实诚,玲儿跟他过日子,我放心。”

听到这话,他心里暖烘烘的,刚才那点紧张早没了。

原来大人物也爱说家长里短,也爱吃口家常味,跟街坊邻居没两样。

进了门,黄母赶紧让他们坐下喝茶,庄超英把昨天买的鲞鱼罐子递过去:“大姑父,这是张阿婆做的,您尝尝?”

大姑父眼睛一亮,打开闻了闻:“嘿,这味儿对!比我上次在饭馆吃的正多了。”

看着他首乐的样子,庄超英忽然觉得,这人跟自家老爷子也差不多,就爱点实在东西。

哪有啥可紧张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