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不是外人,但我还是要防着你的老丈人陈桓,他可是李相的铁杆。
刚才我与爹娘说,叫他们以后离着叔父远些,莫要给咱家九族招祸。
你老丈人这人也有些前科,必须要格外小心些。
以后去他府上走动,也要多加小心,那虽然是嫂子的亲爹娘,但只恐怕将来出了事,再连累了嫂子。”
听到这话,胡显急了。
“这么严重啊?
那万一要是出事,你大嫂怎么办?”
胡翊说道:
“我会尽力保全咱们一家无恙,但这些事往后要做的有分寸,大哥也需多提防着些,偶尔要提醒提醒大嫂。”
胡显点了点头。
临到进宫之时,胡翊又叮嘱道:
“大哥向来是守口如瓶,我很放心,只是也该防备着酒后吐真言。
这有些话是万万不可以说出来的。”
“我明白。”
胡显在心中剧震的同时,也是在心中反复琢磨着弟弟说的话。
看起来,日后的形势要变得严峻了!
兄弟两个分别后,胡翊来到文华殿。
按照日常作息,朱标现在应该在此批阅奏章。
其实说是批阅,现在也没有多少折子等他忙碌了,更多的是在文华殿里看书罢了。
“姐夫来了?”
朱标立即拉了一个蒲团,放在自己身边的位置。
胡翊过去坐下,发现他手里正捧着一本闲书在看。
“今日不忙了啊?”
胡翊看到案牍上的两沓奏书,被码的整整齐齐,显然已经是被朱标看过的了。
朱标就在他面前吐槽起来道:
“其实以前的奏书也不多。
爹当初传了道口谕,叫他们不要把折子都递到中书,那以后这边才多了些折子。
后来好景不长,李相又开始将奏折留中不发,爹又敲打过他一次。”
这些事胡翊都知道。
所以这次也是一样,李善长又开始奏折留中了。
怪不得昨日老丈杆子还在自己面前吐槽,说他无所事事,准备重操旧业当农民。
这说的当然都是气话。
但对这件事的介意程度,可想而知。
一见文华殿里无事,胡翊就问老丈人的下落。
做完了事,总要去汇报一声。
朱标开口说道:
“娘出宫去给穷苦百姓散寒衣,爹和大姐都跟去了。
晚上少不了要在坤宁宫吃饭,姐夫可莫要先回了公主府,回去可是冰锅冷灶的。”
等到下午时分,果然传来帝后回宫的消息。
马皇后派人来传话,叫胡翊今夜留在宫中吃饭,就不必回去了。
灵秀宫空着,当初就是为了见女儿、女婿们方便才修的。
胡翊趁着今日事少,就到太医院去转悠了一圈。
朱元璋将他提拔为“提督太医院事”,位次还在太医院使戴原礼之上。
实际上来说,他已经是太医院的主宰了。
一个主宰,做了官以后,一次也没到太医院去过。
这多少有些不对。
胡翊便晃晃悠悠而来。
他的到来,令大家完全没有准备。
胡翊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进了太医院,直接便往诊治病人的十三科而去。
与影视剧之中的场景不同。
除了王公贵胄们之外,太医们可不是一个能够被随便呼来喝去的人。
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吏,可申请进入太医院十三科求诊。
三品以上官吏,才可以申请太医到家中问诊。
皇亲们自然不在此列,像胡翊,自然是可以呼来喝去的。
胡翊到来时,徐医士正在大方脉科为病患诊治,这便是现代的内科。
小方脉科便是儿科。
在经过祝由科时,还离着老远,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类似于巫婆神汉吟唱的声音。
胡翊趴在门外,拨开帘子往里面看去。
地面的蒲团上,盘坐着一名级别不高的胖子官员。
此人双目紧闭,浑身上下被贴满了符咒,一名神汉正在那里做着类似于跳大神一般的姿势,手里还挥舞着宝剑。
胡翊不禁觉得这是在胡闹!
这是在驱邪作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