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可他得知此事为朱元璋的心意时,对于胡翊的怒气也就消磨掉了几分。
如今的胡翊,轻易的不上朝,但他只要上一次朝,有事陈奏,便可以当做是皇帝的代言人来看待。
李善长这次当众吃了这个亏,逼得朱元璋脸都不要了,当着群臣的面竟然差些撕破脸皮,公然想送他回家养老。
李善长心中颇为震动,再看向胡翊时,也就越发的放下了姿态,开口便多说起了好话:
“驸马驾临府上,我与你存义姻叔顿觉荣耀,如今陛下与皇后娘娘又如此宠爱你,未来必有一番大作为啊!”
胡惟庸立即开口道,“翊儿,今日就该改口,叫姻伯了。”
胡翊就叫了一声姻伯,可把李善长笑的嘴都合不拢。
虽然在座之人皆是位高权重,但在胡翊这个受宠爱的驸马面前,还是不够看的,话题很快就全都转移到了驸马爷身上。
朱元璋说的还真没错,李善长这人最擅长的就是旁敲侧击,这话语在不知不觉间,就勾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幸蒙陛下昨日恩赐的老山参,老夫当夜就炖了一盅来喝,今日只觉得百病消除,整个人都神清气爽,有劳贤侄代我到陛下那里道一声谢,顺便在陛下面前替我这个姻伯捎句话,善长谢陛下体谅之恩,今后必当为陛下用心办差,绝无二意,还请代为转达。”
胡翊知道,李相托自己去递话,他这是向陛下在示弱了。
胡翊现在也是老油条了,立即推让起来道:
“此事恐怕要姻伯亲自去说,陛下的恩赐,姻伯最少也该上个谢恩折,小侄去说有些不够正式了。”
李善长立即接话道,“此事我当然要上折称谢,还要亲自到陛下面前去谢恩,但也要劳烦贤侄再与老夫说几句好话才是,礼多一些,总是好的。”
他都这么说了,胡翊就答应下来。
李善长又开始进一步试探,顾左右而言它,“近日,功臣们家中的子弟越发骄横了,我念及此处,严加教训李家的儿孙们,故而平儿和菱娘的婚事就不会办的过于铺张,以此来做个榜样,亲家们以为如何呢?”
胡父就只是点头,堂叔也不知道如何答复,跟着坐下当老实人。
胡显知道这一桌没有他说话的份,这时候胡惟庸就接过话茬说道:
“李相如此做,是规正朝堂风气,婚宴当日不铺张浪费,这是极好的事,我们胡家人又岂会不支持,是吧,翊儿?”
胡翊就也点了一下头。
李善长又叹了一口气,“唉,这些功臣家的子弟越发的不懂事,老夫念在与他们父母的交情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如此放纵反而娇惯了他们,你常在陛下身边,不知陛下对于这些事可有什么说辞?”
若是放在以前,胡翊肯定会来一句他不知道,叫李善长直接去问陛下。
但朱元璋是给了他任务来的,胡翊便模棱两可着答道:
“陛下并未言明,当然,功臣子弟们嚣张跋扈,终不是什么好事。”
李善长就点着头道,“不知陛下因此而责怪过我吗?若有微词,老夫就该做些调整了。”
胡翊就开口道,“陛下倒是没有表达出来,昨日还和我们夸您呢,说李相之才无可替代,如今杨宪只得李相之才九分,叔父也只得您的才能八分,这朝堂还该以您为主,旁人家都差些意思。”
李善长听完了此话,倒吸一口凉气,当即便震的一颤。
好在他反应快,急忙岔开话题,又论起别的来了。
胡翊的回答很明确了,朱元璋要换相,只是杨宪和叔父的才能还不及你,你先继续做着。
这么回复很隐晦,朱元璋交代的任务完成了,李善长也从自己口中得到了答案。
一番敲打下来,今后再要行事,你李善长也要夹着点尾巴,注意些分寸了。
胡惟庸今日甚为满意,胡翊不仅给了他这个叔父面子,也给了李相和李存义面子,说了不少机密之事给他们,又透露的不动声色。
不仅如此,还撑起了胡家的门面,给他们胡家大涨了脸面。
如此一来,今后他在李相面前也好做人了。
从李府出来,胡惟庸连连称赞胡翊,今日叔父最是高兴了,尤其胡翊提到朱元璋的那句话,说叔父得了李相八分的才干。
能够得到皇帝这样的认可,胡惟庸更是夜里睡觉都要笑醒。
两日后,胡菱娘在众人的瞩目下出嫁了,胡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