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诸道承心 > 第六章

第六章

屋中对语立志先,孰是孰非未可言。

国仇家恨今犹在,尊严只在兵刃尖!

“先生指的是太古时期一统九州的秦王政,统辖九州,打造的九州之鼎。”王诩略微思索。

传闻秦王政一统九州,征集各州物产,打造九鼎,九鼎吸收九州之气,最后秦王政利用这九州之鼎,证道成尊。只可惜大秦天朝因为秦王政的离开,虽后继者皆非庸才,但却无先帝雄姿,各州诸侯反叛,九州再次分裂。九鼎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传闻,人间统一,九鼎现世。若统一州,可见独鼎。”公孙起说道

王诩不明白公孙起的意思,有些疑惑。

“得九鼎,证人间至尊位,单取一鼎,可证天乘道心。”公孙起摸着王诩眉间的伤疤,“小诩,世俗,不是你的终点。”

王诩瞬间明白公孙起的意思,那天乘道心,是传说中的存在,自太古三皇九帝三千圣贤之后,放眼整个六界三千景,身具天乘道心的修士,已是凤毛麟角。若是把道心比作载体,大道是水,那下四乘宇宙洪荒便是溪池井泉,而地玄黄则是江河湖泊,至于天乘道,可谓无边汪洋。

王诩之前拥有宙乘道心,在这坎北偏远地区,已属于天赋异禀。

七岁道心显现,经过锤炼,短则数日,长则数年。当道心稳固,成为大道载体,才算踏入修道的第一步,走上凡武之路。

不过,凡俗之人若没有修炼法门,到二十五岁,道心退化,便会变成凡心,终身止步五层。

地玄黄宇宙洪荒这七乘道心的锤炼是由难到易。一个天资聪颖,但身负荒乘道心的人,甚至可以做到一次运功便稳固道心,而天资一般,身负地乘道心,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这个就是大道至公。

但这一切不包括天乘道心,因为天乘道心本身就是大道。

“公孙先生,九鼎毕竟是传说。”王诩有自知之明。

如今,道心被挖,前路断绝,即便经过仙人调理,一生修为也就止步五层,谈什么夺九鼎,无疑是问乞丐,做不做皇帝般痴心妄想。

“争与不争,在你。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公孙起叹了口气。

王诩沉默不语。

“那日救你,确实出于私心。”公孙起走到窗边,坦言道。

王诩心知肚明,他不过一个家族弃子,没有未来的废人。二者无亲无故,即便是公孙起路见不平,那后续也没必要收留他。

要知道,公孙起修为高深莫测,却选择如此偏远的莫镇隐居,自然不希望被打扰。收留王诩,势必将面对王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小诩,你怎么看大魏的?”公孙起转身看向王诩。

“公孙先生,斗胆问一句,你眼中的大魏是什么样的?”

王诩拱手反问道。

“我曾为官,一次,奉命出使大唐天朝,虽与大魏同为坎州五霸。但大唐国富民强,兵强马壮,长安城的繁华,绝非三两句便能描绘。”公孙先生陷入回忆之中。

随即苦笑一声,“相比之下,大魏即便是王城许都,也如穷乡僻野,不毛之地。‘坎州五霸,极北最差’。你知道当我从唐人口中听到这句话的心情吗?”

王诩不由陷入沉思。

“遥想当年,开国武帝,人皇之姿。率百万将士开疆拓土,征战坎中。历时九十三载,举天朝之力覆灭当时坎中三王朝,十七皇朝,将强盛的大汉天朝驱逐到坎东之地,定都坎中六四城。当时的大魏坐拥坎中极北,实力已然是当时坎州第一天朝。”公孙起整理衣裳,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完全无一丝老迈之气。“只恨不能生在当时,即便做个马前卒也好啊。”

武将生乱世,文臣盼盛朝。

“后世历代君主励精图治,征战四方。强盛之时,近乎统一坎州。”这些书籍都有记录,王诩很清楚。

“是啊。”公孙起眼中流露愤恨,“武帝十三代孙景帝当世雄主,有武帝之姿。东出伐汉,十年便近乎让大汉亡国。可惜,天妒英才,被奸人所害,龙眠坎东,举国哀悼。后继哀帝年幼,三岁登基,外戚辅政。乱臣李镇道,赵承亮举兵谋反,屠戮曹氏皇族。多亏忠勇之士殊死护卫,大魏最后一丝血脉得以保存。自此,大魏天朝因国力内耗,无力守土坎中,退回极北,也从天朝降到王朝序列。历代君主生平之愿便是恢复昔日荣光,再回坎中,统一坎州。”

“李镇道,五霸之一大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