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员的专业知识、神经反应速度和精神集中力要求极高,长时间高强度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疲劳甚至器质性损伤(过载风险)。
射程与精度:
“空间撕裂矛”:理论射程极远(光年级),但束流在长距离传输中会因空间背景涨落而发散、能量衰减,精度急剧下降。超远距离(跨恒星系)精确打击必须依赖外部提供的超高精度、实时更新的空间坐标与引力场/空间曲率背景模型。
“区域性熵增场”信息静默场”: 有效作用范围在行星轨道至邻近恒星系空间内效果最佳。超远距离投射时,场强衰减严重,效果大打折扣。
脆弱性与唯一性:
‘奇点约束场’武器系统阵列本身是极其庞大、复杂且昂贵的工程奇迹。其深井中的核心发生器单元由超高强度材料打造,但并非无敌。高强度物理攻击(如动能撞击、反物质湮灭)、强相位空间干扰(可能扰乱场稳定)、或是针对性的熵增攻击(加速材料老化)都可能对其造成严重损伤或彻底摧毁。
阵列的建造与维护成本高昂,技术门槛极高,无法大规模量产。艾瑟拉星系仅此一套。损失意味着战略威慑能力的重大挫折。
启动与冷却:‘奇点约束场’武器系统从待机状态到全功率运行需要较长的启动预热/充能时间(数十分钟)。攻击后,核心发生器单元需要强制冷却周期,无法连续快速发射。
孔方佳站在观测平台上,冰冷的合金栏杆传递着细微的震动。他透过厚重的观察窗,凝视着深井中那些庞大、复杂、散发着幽蓝光芒的金属巨构。没有“生命”的脉动,只有冰冷的工程造物所蕴含的、足以撕裂星辰的物理伟力。
他能从那些复杂的线圈、透镜和能量导管中,感受到绿光氏族在空间物理、能量操控和巨型工程学上的惊人造诣,以及逆向黑塔技术的艰深成果。这“奇点约束场”,本质上是一种对宇宙极端物理现象的极限工程模拟与武器化应用,其威力源于对物理法则的深刻理解与近乎疯狂的工程实现能力。
“‘奇点约束场’……它的‘眼睛’和‘大脑’需要我们的‘织梦者’,它的‘手臂’需要我们的舰队来保护。”孔方佳瞬间抓住了协同作战的核心。超远距离精确打击所需的空间坐标和背景模型,正是“织梦者”超级量子计算中枢的绝对领域。
“完全正确,孔元帅!”光的回应带着强烈的技术协同渴望。““奇点约束场”,特别是空间撕裂矛构型,拥有理论上的跨星系打击能力,但它需要一双能穿透星海迷雾、洞察目标坐标与环境细节的‘天眼’。
地球的‘昆仑-织梦者’超级中枢——其无与伦比的超距量子传感网络、对引力波背景的精密分析能力、近乎实时的大尺度空间曲率建模与预测算法——将成为指引空间撕裂矛跨越冰冷虚空、精准锁定遥远目标的‘终极火控系统’!
贵方在‘船桨’武器研发与应用中积累的、对高维空间弦振动效应的深刻理解与操控经验,将能为我们优化空间撕裂矛的空间撕裂效率、减少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非必要耗散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撑与算法优化建议。未来,我们甚至可以共同探索基于‘织梦者’空间模型与“奇点约束场”物理实现的、更高效稳定的超远程联合打击协议!”
他的语气转为凝重,带着工程师对精密设备保护的绝对重视:“然而,‘奇点约束场’武器系统阵列的启动、运行与精确打击,需要顶尖物理学家团队在高度防护的控制中心内进行极其复杂且耗神的操作。阵列的核心发生器单元深埋于防护严密的奇点约束场控制中心深井,但其位置固定,是整个系统最脆弱、也是价值最高的核心资产。
地球舰队在艾瑟拉星系的长期存在,尤其是‘盘古级’战列舰那足以偏转主力舰炮火的强大联合护盾系统(‘玄武ii型’力场与实体装甲结合)、以及毁灭性的远程火力(‘阎王’导弹、重型粒子主炮),将是拱卫奇点约束场控制中心设施、威慑任何企图靠近或攻击该战略节点的敌方力量的终极屏障!
这是尖端空间物理武器与强大太空舰队的完美结合,是智慧与力量的协同防御!唯有确保“奇点约束场”的安全与可用性,这柄悬于强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其决定性的战略威慑与打击作用!”
孔方佳的目光扫过下方庞大的奇点约束场控制中心设施,冰冷的金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