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开口,“据各县回报,雷绪、梅乾二人,己公然聚众,打出反旗,并联络了十数家地方豪强,裹挟部众近万人,声势不小。庐江郡中,不少中小家族亦在观望我军如何处置,若不能迅速平定此二人,恐怕清查户籍田亩之策将难以推行,甚至引发更大动乱。”
刘晔亦道:“雷绪、梅乾二人,名为豪强,实则与盗匪无异,其部众亦多是亡命之徒,缺乏训练,军纪涣散。
然其占据地利,熟悉地形,且人数众多。我军若要平叛,关键在于‘快’与‘准’!务必在其势力尚未完全整合,其他观望势力尚未做出抉择之前,以雷霆之势,将其一举击溃,方能震慑宵小,稳定大局。”
李沐点头道:“子扬所言极是。雷绪、梅乾此番反叛,既是危机,亦是契机。正好借此机会,将庐江郡内那些不服管束的顽固势力,一并清除!为主公彻底掌控庐江,扫清障碍。”
他转向刘备,拱手道:“主公,依沐之见,此次平叛,主公当亲率大军前往。翼德将军、子义将军勇冠三军,可为先锋。
我军新招募之士卒,亦可借此战役,加以历练。周都督的水师虽初建,亦可沿河道巡弋,封锁其水路退路,并保障我军粮草运输。”
“至于战略,”李沐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雷绪、梅乾虽合兵一处,然其内部必然各有算盘,号令不一。我军可先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其一部,务求速战速决,将其击溃。一旦一部被破,另一部必然军心动摇,届时再分兵击之,则可事半功倍。此战,不仅要胜,更要胜得干脆利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震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