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理。刘备乃正经的扬州牧,代表的是汉室朝廷,比之袁术,在道义上占据绝对上风。且刘备军纪严明,素有仁名,归顺于他,庐江百姓或可免遭战火。
“父亲英明!”陆儁躬身道,“孩儿亦以为,此乃上策。只是,刘备新至,我等亦需有所防备,不可不察其虚实。”
陆康点头道:“此事自然。你可先派人送上书信,表明我庐江太守陆康,愿遵从朝廷号令,恭迎刘扬州牧入主庐江。同时,亦可派人细细打探刘备军的军容军纪,以及其麾下文武的为人行事。若其果真是仁义之师,我等诚心归附,亦不失为明智之举。”
一位心腹幕僚补充道:“府君,刘备身边有一军师李沐,据说智谋过人,北海、徐州之策,皆出其手。此次智取合肥,恐怕亦是此人手笔。我等归附之后,当对此人多加留意,并与之交好。”
陆康深以为然:“此言甚是。传我之令,即刻修书,遣使前往刘备大营,表明我庐江归顺之意。同时,命城中上下,准备迎接刘扬州牧!”
刘备率领大军,一路南下,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沿途郡县望风而降者有之,闭城坚守者亦有之。对于前者,刘备皆以礼相待,安抚官吏,稳定民心;对于后者,则在李沐的策划下,或以雷霆手段迅速攻克,或以攻心之策迫其归降,尽量减少伤亡。扬州牧、左将军、皇叔的身份,如同三道金字招牌,为刘备的南下之路,披荆斩棘,提供了巨大的道义和法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