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 第251章 文科生的诗意触动夏日闷热中悄然滋长的共振:

第251章 文科生的诗意触动夏日闷热中悄然滋长的共振:

晚自习的铃声像一声疲惫的叹息,终于划破了教学楼里闷热的寂静。~搜¨搜.小^说*网+ ~首,发/窗外,暮色西合,白天的暑气并未完全消散,空气粘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教室里的灯光白得晃眼,吊扇徒劳地搅动着热浪,钱砚修合上那本厚重的《中国古代文学选读》,感觉额角沁出了一层薄汗,稿纸上“童真底色”几个字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灵感像被暑气蒸干了。他烦躁地揉了揉眉心,指尖触到一片濡湿。作文毫无进展,主持稿的框架也卡在“成长蜕变”的关节上,那些关于“士人风骨”的铿锵字句,此刻都被闷热的空气凝滞住了。

“砚修,去小卖部不?买冰水!” 陈延军凑过来,抹着脖子上的汗。

钱砚修摇摇头:“不了。” 他需要一点清凉,但不是冰水。他需要……能穿透这粘稠闷热的旋律。

他站起身,在陈延军不解的目光中,独自走出了依旧嘈杂的教室。走廊里稍微开阔些,但热意不减。他没有走向小卖部,而是脚步一转,朝着校园另一端那栋相对僻静、此刻却隐隐有乐声流出的排练楼走去。

越靠近排练楼,空气里弥漫的乐声就越发清晰。不再是白天那种混杂的、充满备战气息的合奏,而是单一的、清澈的旋律,如同山涧清泉,在闷热的夏夜里流淌。

是《月光》。小提琴的《月光》。

钱砚修的心跳莫名地快了一拍。他放轻脚步,循着琴声,走向那间熟悉的琴房。琴房的门虚掩着,透出暖黄的灯光。他停在门外,没有立刻进去,只是静静听着。

门缝里流淌出的琴声,正是第三乐章那段他们反复推敲的华彩。邓小琪显然在独自练习。琴音比下午在走廊里听到的更加松弛、自信。她采纳了他的建议,揉弦的幅度克制而均匀,每一个音符都剔透晶莹,像月光下凝结的露珠。.k!a~n`s\h`u+g,u?a?n′._c!o?m¨旋律在她指尖流畅地倾泻,时而低回婉转,如月下私语;时而清亮飞扬,似水波跳跃。那份在巨大压力下(六一晚会黄金时段)依旧保持的纯净和灵动,让钱砚修的心弦也被轻轻拨动。

他靠在微凉的门框上,闭上眼睛。闷热的晚风拂过汗湿的鬓角,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凉意,但真正驱散他心头燥热的,是门内流淌的琴声。这不再是单纯的音符,而是带着她的气息、她的专注、她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以及……一份奇妙的信任——她信任他给的建议,并且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钱砚修(心底无声低语):这就是她捕捉到的“光”吗?纯粹、有力量,即使在闷热的夏夜,也能穿透一切粘滞。

琴声在一个漂亮的尾音后停歇,留下悠长的余韵。钱砚修睁开眼,正要推门,却听到里面传来邓小琪略带懊恼的自言自语:

“唉,还是不够稳……最后那个揉弦,要是再轻一点点,是不是会更空灵?像真的月光落下来一样……” 她的声音带着练习后的微喘和一丝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钱砚修推门的动作顿住了。他没有进去,反而后退了一步,隐在门外的阴影里。他不想打断她此刻的专注和自我较劲。他靠在墙上,从裤袋里摸出那个小小的录音笔。指尖在冰凉的按键上摩挲了一下,然后,轻轻按下了录音键。

红点无声地亮起。

琴房内,短暂的停顿后,琴声再次响起。邓小琪显然在重复刚才的华彩段落,更加专注地调整着揉弦的力度和音色的控制。这一次,琴音更加细腻,更加空灵,仿佛真的将清冷的月光引入这间闷热的琴房。·w-e.n·x~u\e!t¨x?t-.*c`o\www.

钱砚修站在门外,安静地听着,也安静地录着。晚风吹拂着他汗湿的额发,带来排练楼外花圃里夜来香的淡淡气息,混合着门缝里隐约飘出的松节油味道。闷热依旧,但一种奇异的宁静和满足感笼罩着他。作为文科生,他习惯了用文字捕捉意象和情感。而此刻,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声音本身,也能构筑出如此精妙、如此动人的意象世界。邓小琪的琴声,就是一首无需文字的、流淌的月光诗。

琴声再次停歇。钱砚修迅速按停了录音。他听到里面传来收拾琴盒的轻微声响。他深吸一口气,这才抬手,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 邓小琪的声音传来。

钱砚修推门进去。琴房里灯光温暖,邓小琪正把小提琴小心地放回琴盒,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脸颊因为练习而泛着健康的红晕。她看到钱砚修,眼睛亮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

邓小琪:“啊,是你!怎么在外面?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