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代表之一,面条中间厚两边薄,呈柳叶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6邀墈书枉 首发制作时,厨师用特制的刀具将面团削成面条,直接削入锅中,煮熟后捞出,搭配上各种臊子,如肉酱、西红柿鸡蛋酱、打卤等,味道十分鲜美。还有剔尖,也是太原人喜爱的面食之一,将白面或杂粮面加水和好,用筷子沿碗边剔拨成两头尖、中间粗的小鱼状面条,直接落入锅中煮熟,口感软滑筋道 。
四、发展的活力:政治与经济
(一)政治中心
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太原是全省的政治中心,承载着重要的行政管理职能。这里汇聚了山西省的党政机关、各类行政机构,是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核心区域。太原市的领导班子肩负着推动城市发展、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任。他们带领着全市人民,为太原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不断优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
(二)经济发展
太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方面,煤炭产业曾经是太原经济的重要支柱。太原西部的云中山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煤炭的开采、加工和运输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太原积极推动煤炭产业的清洁化、高效化发展,加强煤炭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 。
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是太原的重要产业之一。太原在重型机械制造、矿山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矿山、交通等行业。同时,太原也在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
近年来,太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信息技术研发业发展迅速。众多科技企业在太原落地生根,在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能源产业也蓬勃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推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
农业方面,太原的种植业也有一定规模,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清徐县是太原的农业大县,以葡萄种植和醋产业闻名。清徐的葡萄品质优良,口感鲜美,所产的葡萄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销往全国各地。清徐的醋产业历史悠久,酿造的食醋色泽棕红、醋香浓郁、酸味柔和,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山西老陈醋的重要产地 。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418.87亿元,增长1.2%。第一产业增加值47.8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66.71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3704.31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9%、30.7%、68.4%,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经济结构逐渐优化 。
五、知识的摇篮:文化与教育
(一)文化底蕴
太原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文化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这里既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草原文化的豪放气息。从古代的晋阳文化到现代的都市文化,太原的文化脉络从未间断。在历史的长河中,太原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在政治、文学、艺术、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狄仁杰,唐代政治家,太原狄村人,他为官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以清正廉洁和卓越的政治才能着称于世,被誉为“狄梁公”。他在任期间,处理了许多疑难案件,为百姓伸张正义,其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 。
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他的诗作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充满了对边疆生活的描绘和对家国的热爱,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如《出塞》《从军行》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
白居易,祖籍太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被誉为“诗魔”。他的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深受人们喜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傅山,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书法家,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笔力雄健,气势磅礴,被梁启超誉为“清初六大师”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着名的医学家,其医学着作《傅青主女科》《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