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别预算里出。"陈长安果断决定,"把去年橡胶出口的盈余都用上。另外,"他转向工业部长,"通知各工厂,优先录用有技术的退伍兵。"
就在这时,秘书匆匆进来,在陈长安耳边低语几句。陈长安眼睛一亮:"快请!"
来人是南洋红十字会会长林淑仪。这位五十多岁的女士穿着简朴的灰色套装,手里捧着一摞文件,身后还跟着两个抬着大箱子的助手。
"大长老,我们连夜统计过了。"林淑仪的声音温和但有力,"全南洋可以紧急调集五万八千套旧军服、两万三千张行军床、七千顶蚊帐..."她翻开记事本,"另外,各华侨商会己经认捐了一百二十万南洋元。"
"太好了!"陈长安亲自给她倒了杯茶,"林会长,还得麻烦您组织妇女会,给这些老兵缝补衣裳。特别是伤员的衣服要特别处理。"
一周后,南洋各地突然冒出了三十七个"老兵新村"。在婆罗洲的雨林边缘,退伍兵王大山正带着两百多名秃子军残部搭建木屋。这个满脸伤疤的南洋老兵挥舞着砍刀,把棕榈叶捆成屋顶,动作娴熟得像在表演。
"看什么看?"他朝一个发呆的年轻秃子兵屁股上轻踢一脚,"在俺们南洋,不会盖房子讨不到老婆!"
年轻士兵怯生生地问:"老...老王,我们真的能分到土地吗?"
"那还有假!"王大山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看见那片山坡没?开垦出来都是你们的!种子和农具明天就到!"他压低声音,"知道为啥选这儿吗?地下有铁矿!等安顿好了,表现好的能去矿上工作,工资是这个数!"他比划了个手势。
年轻士兵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与此同时,金州的海军基地里正在上演奇特的一幕。几十名原秃子海军官兵围着南洋自产的巡逻艇啧啧称奇,像在参观什么稀世珍宝。
"这钢板焊接技术..."一个轮机长摸着船身,满脸不可思议,"比我们鹰酱援助的还好!"
海军司令张海洋哈哈大笑,拍了拍轮机长的肩膀:"这是咱们自己研发的!用的是德国技术加南洋橡胶防锈工艺!来来来,都到食堂吃饭,今天有新鲜的金枪鱼!管够!"
在长安城,一场秘密会晤正在进行。陈长安与兔子特使在总统府后花园的凉亭里品茶,远处站着假装修剪花枝的警卫,实际上耳朵都竖得老高。
"周先生托我转达,"特使压低声音,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画圈,"贵国收留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完全理解。特别是对那些伤员的救治..."
陈长安摘下一朵茉莉花,放在茶盘边上:"请转告周先生,所有新村都安排了政治教员。我们南洋有句老话——良田也要勤耕耘。"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特别是那些有技术的工程师和医生,都在接受特别...教育。"
特使会意地点头,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关于橡胶贸易的新协议..."
"己经准备好了。"陈长安从袖中取出一个烫金信封,"价格比国际市场低两成,算是...同胞情谊。另外,"他压低声音,"名单上那十七位航空专家,下个月会'意外'出现在广州。"
一个月后,国际社会对南洋的处理方式纷纷表示赞赏。鹰酱大使在记者会上公开称赞:"南洋共和国为地区稳定做出表率..."第二天,约翰牛的外交大臣也在议会表示"乐见人道主义解决方案"。
但最令人意外的是毛熊的反应。在联合国会议上,毛熊代表突然提议增加对南洋的工业援助。散会后,毛熊大使悄悄塞给南洋外长一张纸条,上面用中文写着:"拖拉机厂设计图纸己备妥,可换橡胶"。
这天深夜,陈长安独自在办公室审阅新村建设报告。月光透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突然,五个模糊的身影在月光下显现——是他用招魂术召唤的几位夏国近代教育家和情报专家。
"查清楚了吗?"陈长安轻声问,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为首的诡异躬身回答,声音如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己确认...秃子军中有三十九名军工专家...二十七名飞行员...名单在此..."一张虚幻的纸页飘到桌上,上面隐约可见人名和专长,还有几个被红圈特别标记的名字。
陈长安立即按铃叫来值班秘书:"明天一早,把这份名单上的人全部调到理工大学和飞机制造厂!特别是红圈标注的几位,安排单独住处。"
处理完最后一份文件,陈长安走到阳台上。长安城的夜空繁星点点,远处新村的灯火像散落的珍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