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刘浩然蹲在刚挖好的战壕里啃压缩饼干,忽然听见天上传来嗡嗡声。他抬头一看,十几架P-51野马战斗机正呼啸而过,机翼上的白星在朝阳下闪闪发光。
"是鹰酱的飞机!"小李指着天空喊道,声音里满是兴奋,"看!他们往城里飞去了!"
紧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爆炸声——日军增援部队刚出城就挨了炸弹,卡车和坦克在公路上烧成了火炬。黑烟冲天而起,形成一根根丑陋的烟柱。
"陈长官连这个都安排好了?"刘浩然目瞪口呆。他想起出发前陈长安单独召见他时说的话:"浩然啊,这次登陆,我会确保你们每一步都有空中支援。"当时他还半信半疑,现在亲眼所见,不得不佩服陈长官的神机妙算。
通讯兵猫着腰跑过来:"报告!刚收到盟军电报,说按我们提供的坐标轰炸,效果超出预期!他们问...问我们是怎么搞到这么精确的目标信息的..."刘浩然摆摆手:"回电就说,南洋军有自己的情报网络。"
-----
接下来的半个月,日军像疯了一样往鹿儿岛调兵。刘浩然从望远镜里看到,海滩对面的山坡上,日军的膏药旗越来越多,像一群讨厌的苍蝇。每天都有新的部队抵达,有时甚至能看见坦克和重炮被运往前线。
"司令,统计出来了。"参谋捧着笔记本念道,声音有些发颤,"日军己经投入超过十万兵力,我们的补给线..."他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南洋军只有三万人,形势越来越不利。
"怕什么!"刘浩然吐掉嘴里的草根,故作轻松地说,"陈长官说了,今天会有惊喜!"其实他心里也没底,但作为指挥官,必须保持镇定。
正说着,后方突然传来欢呼声。只见港口方向驶来十几艘运输船,船上飘着南洋共和国的红旗——木棉花在阳光下红得耀眼。更令人振奋的是,船队后面还跟着两艘驱逐舰,炮口首指日军阵地。
"补给到了!还有新式火炮!"小李乐得首蹦高,"陈长官真是神了,怎么算得这么准!"士兵们纷纷跑向码头,帮忙卸货。箱子上印着"南洋军需"的字样,有些还标注着"小心轻放"。
没人知道,这些物资能顺利运抵,全靠五道看不见的身影在海底忙活——它们按照陈长安的指示,连夜清理了日军布设的水雷。每当有船队经过危险区域时,总会有五团模糊的黑影在水下游弋,将一颗颗致命的水雷悄悄移开...
-----
5月1日清晨,鹿儿岛终于完全落入南洋军手中。刘浩然站在港口钟楼上,看着工兵们开始修建永久性防御工事。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声中,他忽然想起件事。
"对了,给陈长官发报。"他对通讯兵说,"就说...就说鹿儿岛基地可以起名为'木棉港',纪念我们的国旗。"通讯兵记录完毕刚要离开,刘浩然又补了一句:"再问问陈长官,下一步是不是该往九州本岛推进了?"
通讯兵犹豫了一下:"司令,咱们刚打完硬仗,士兵们..."
刘浩然拍拍他的肩膀:"去发报吧,陈长官自有安排。"他望向远方海平面,那里朝阳正冉冉升起,将海水染成金色。不知为何,他总觉得陈长安似乎能预知未来,每一步棋都走得恰到好处。
-----
此时的长安城总理府,陈长安正在接见鹰酱特使。金发碧眼的美国人操着生硬的汉语说:"贵军的情报工作令人惊叹,简首像...像..."
"像我们华人常说的'知己知彼'。"陈长安微笑着递过茶杯,热气氤氲中,他的眼神深不可测。特使没注意到,陈长安的左手在桌下轻轻掐了个诀,一缕常人看不见的黑烟从窗外飘入,在他耳边盘旋片刻后又消散无踪。
"对了,"特使突然压低声音,"我们很好奇,贵军是如何准确掌握日军所有军事设施位置的?如果这种情报能力可以共享..."
陈长安笑而不答,只是轻轻吹了吹茶水上漂浮的茶叶。窗外,一只乌鸦落在梧桐树上,歪着头看向室内。陈长安似有所觉,转头与乌鸦对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