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航运的战士秘密前往马六甲接手那艘商船。最绝的是,他让林志明帮忙联系新加坡的印刷工人,准备仿制日军通行证!
"老陈,你这脑子咋长的?"王铁柱看着刚刚送来的样品啧啧称奇,"连鬼子司令部的印章都能仿?"
陈长安笑而不语。他当然不会说,这是五诡从日军参谋部"借"来的真件做的模板。
九月底,第一批军火顺利运抵。五十支李-恩菲尔德步枪、十挺布伦轻机枪,还有整整两吨炸药!更让战士们惊喜的是,随船还来了二十多个南洋华侨青年,都是自愿参加独立军的。
"立正!"带队的青年叫陈家明,是林志明的侄子,在新加坡念过军校。他操着生硬的中文喊道:"南洋华侨义勇军第一分队向陈将军报到!"
陈长安检阅着这支装备精良的小分队,心里乐开了花。这些华侨青年不仅带来新式武器,更重要的是他们熟悉南洋地形,还能说日语、英语、马来语等多种语言!
很快,独立军里就流传开一个新词:"侨胞支队"。这支特殊的部队专门负责跨境行动,在华侨商会的掩护下,他们化装成苦力、商贩,神出鬼没于东南亚各地。
十月初的一天,陈长安正在查看五诡从新加坡带回的情报,忽然听见营地外一阵骚动。出去一看,竟是林志明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十几匹骡子,驮着大大小小的箱子。
"陈将军,意外之喜!"林志明擦着汗说,"我们在柔佛发现了英国人撤退时埋藏的医疗设备,连手术台都有!"
战士们七手八脚卸下货物,发现除了医疗器械,还有几十箱奎宁——这在疟疾横行的缅北简首就是救命药!
"太好了!"军医老赵抱着药箱不撒手,"这下伤员有救了!"
陈长安却注意到林志明欲言又止的样子:"林先生,还有事?"
林志明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陈将军,我们在新加坡的内线传来消息,日本人准备大规模征用华侨船只...我担心那艘商船..."
陈长安眉头一皱。那艘改装过的商船现在是独立军的重要资产,不仅能运输物资,必要时还能撤运伤员。他略一思索,道:"这样,我派五...呃,派特别小队去协助转移。"
当天夜里,陈长安施展五诡搬运术,给远在马六甲的船只送去了一批武器和伪装用品。通过鬼魂的眼睛,他看到华侨水手们正忙着把船漆成日本商船的样子,连船名都改成了"大和丸"。
"够机灵!"陈长安暗自赞叹。他控制五诡把带来的日军旗子和通行证放在船长室,又顺手"借"走了附近日军巡逻艇上的燃料...
华侨的支持让独立军如虎添翼。到十月中旬,通过"地下走廊"运来的物资己经可以装备一个营了!更难得的是,一些华侨富商开始秘密捐款,光是林志明带来的金条就值二十万美元。
有了资金支持,陈长安开始着手改善部队条件。他通过华侨商会的渠道,从印度买来发电机,从泰国搞到无线电设备,甚至还在丛林深处建了个简易兵工厂!
英国人对独立军的突然"阔绰"起了疑心。史密斯上尉假惺惺地来"拜访",实则到处打探。当他看到营地里的美式装备和德制医疗器械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陈将军,这些...物资...是从哪来的?"史密斯强作镇定地问。
陈长安早有准备:"哦,有些是缴获的,有些是华侨同胞捐赠的。"他故意指着发电机说,"这个啊,是林志明先生从加尔各答运来的——用他自家的商船。"
史密斯脸都绿了。他当然知道林志明是谁——那可是连英国总督都要给面子的侨领!
英国人走后,陈长安召集干部们开了个会。他铺开那张珍贵的航海图,指着上面的红圈说:"同志们,华侨同胞给我们打开了新局面。接下来,我们要把抗日烽火烧到南洋去!"
"怎么打?"李文才问,"咱们总不能划着小船过马六甲吧?"
陈长安神秘一笑:"还记得那艘'大和丸'吗?下个月,它会'奉命'运送'皇军'去苏门答腊..."
王铁柱恍然大悟:"好家伙!咱们的人扮鬼子?"
"不全是。"陈长安解释道,"由侨胞支队扮日军押运,实际运送的是我们的突击队。到地方后..."他做了个包抄的手势。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所有人热血沸腾。但就在准备工作的关键时刻,五诡从新加坡带回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林志明被捕了!
原来,林志明回槟城后继续为独立军筹款,不慎被日本特务盯上。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