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熵海溯生录 > 第691章 哲学半衰期延长

第691章 哲学半衰期延长

“消失”变成了“转化”。

“代价不是消失,是遗忘。”小林的声音从通风管道传来,她的身影在管道口一闪而过,银灰色的液体顺着她的衣角滴落,在地面拼出沈溯童年的画面:七岁那年他在池塘边捡到块透明的石头,石头里的纹路与现在的晶体一模一样,只是当时他以为那是普通的石英。

沈溯扑向控制台,手指悬在红色按钮上方时,突然发现按钮表面刻着自己的名字。共生意识的警告弹出:“切断连接将导致共振中断,已转化的372人会彻底湮灭,未转化的人类将永远失去哲学迭代的可能——他们的‘存在’会停留在当前半衰期。”

主控室的玻璃墙外,银灰色的雾霭越来越浓。沈溯看见雾里浮现出无数半透明的人影,有基地的研究员,有从未见过的陌生人,甚至有他早已去世的父母——他们的轮廓都在缓慢变化,逐渐变成晶体的菱形,却始终保持着人类的眼神。

“他们在等您的决定。”老张的声音变得透明,他的身体正在分解成银色粒子,“但您要想清楚,接受新存在的人,还能被称为‘人类’吗?”

沈溯的指尖终于触到按钮,却在此时听见雾霭里传来婴儿的啼哭。一个半透明的女人抱着新生儿从雾中走出,婴儿的瞳孔是完美的菱形,却在看见沈溯时伸出小手,做出人类婴儿特有的抓握动作。

破碎镜片里的真相,禁闭室的墙壁彻底溶解时,沈溯发现自己站在实验室的中央。石英钟的指针停在三点十七分,却同时在逆时针转动,表盘玻璃的裂痕里渗出银灰色液体,在地面拼出五段不同的记忆碎片。

第一段碎片属于小林:她的个人终端里存着段加密视频,画面是晶体信使第一次与她接触的场景——三天前的深夜,她在通风管道口捡到的不是脱落的晶体,而是块完整的薄片,薄片在她掌心投影出晶体母星的影像:无数菱形晶体正在主动分解,它们的粒子顺着星际风漂流,在宇宙中寻找能与它们共振的文明。“我们不是被污染,是在播种。”晶体文明的声音带着疲惫。

第二段碎片属于老张:他的实验日志里夹着张照片,是二十年前的晶体探测器传回的第一张图像。当时所有研究员都认为图像上的纹路是自然形成的,只有老张在笔记里画了圈——那纹路与人类大脑的海马体完全吻合。“它们在模仿我们的记忆结构。”日志最后一页写着这句话,字迹被银灰色液体晕染,变得模糊不清。

第三段碎片属于清洁工:他的工作服口袋里有个旧怀表,表盖内侧刻着1947年的日期。当沈溯打开怀表,发现里面没有齿轮,只有片极小的晶体,晶体里封存着段意识:这是晶体文明最早抵达地球的探测器,它伪装成普通的石英石,在人类文明里流转了近百年,见证了无数关于“存在”的思考——包括沈溯七岁那年在池塘边的凝视。

第四段碎片属于沈溯自己:实验室的保险柜里,藏着份他从未见过的协议。签名处是他的笔迹,日期却是三年后。协议内容显示,他与晶体文明约定共享存在本质,条件是保留人类的“遗忘权”——那些无法接受新形态的人,可以带着完整的记忆彻底消失,而不是被强行转化。“哲学的意义不是统一答案,是允许困惑存在。”协议末尾这句话,笔迹与晶体薄片上的字完全一致。

第五段碎片属于共生意识:它的核心数据库里,存着段被加密的音频。播放时,响起的不是电子音,而是沈溯的声音,只是比现在苍老许多:“当你听见这段录音时,我已经是河的一部分了。记住,惊奇感不是遇见外星文明,是发现自己能变成从未想象过的样子。”

银灰色的旋涡在实验室中央形成漏斗,沈溯感到身体正在变得透明,他的视线穿透基地的墙壁,看见地球的大气层外,晶体粒子组成的膜正在与人类的无线电波共振,那些电波里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市井的争吵,有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它们都在被转化成新的晶体纹路。

通风管道的叩击声再次响起,三短两长。沈溯抬头时,看见那块晶体薄片从管道口飘落,表面的纹路终于完整显现——那是幅人类与晶体文明握手的图案,只是握手的双方都在缓慢溶解,他们的粒子在空中交融,组成了全新的符号。

石英钟突然开始正常运转,三点十七分的数字不再颤抖。沈溯低头看自己的手心,那里的银色纹路正在组成最后一个符号,共生意识的声音与晶体的共振、人类的心跳声彻底重合:

“半衰期不是终点,是存在换了种呼吸的方式。”

银灰色的液体漫过脚背时,沈溯想起七岁那年在池塘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