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宿舍里面,打开陈教授给的木盒,在看到里面还有一些比较隐私的内容,才站起身来,把中间的帘子拉上,让宿舍里的空间一分为二。,e*r+c\i*y\a?n¨.`c?o!m′
至于另一个舍友什么时候回来,也并不重要,只要看到我拉上帘子,便能明白是请勿打扰的含义。
把木盒里面的东西,一个个拿出来。
有泛黄的笔记本,也有可以登陆系统里面的账号与密码,还有记录电子数据的硬盘。
“……”
觉得陈教授也不可能把坏掉的硬盘给我,想了想还是先打开放在上方的笔记本。
贴在封面上的便签纸,边角微微卷起,上面是用钢笔,画出的量子点结构草图。
旁边还写着‘若将硫化镉与高岭土复合,或许能解决光腐蚀问题。’然后就是日期记录。
“……”
笔记本第一页的背面,贴着张黑白照片,是婺源矿场的照片。
旁边还有备注文字——【ph=2.5,重金属渗透层深3.2米,传统中和法成本太高,必须找新材料。】
翻开第二页,就是具体的实验记录,文字和数据密密麻麻。
— 3月12日,尝试将tio?纳米管与蒙脱石混合,xps检测显示界面处ti-o-si键形成,但100c热水浸泡24小时后,tio?脱落率达47%。
— 5月7日,受景德镇制陶工艺启发,将陶土废料煅烧至800c,研磨成500目粉体,与zns半导体按10:1比例球磨混合。
tem图像显示zns颗粒均匀附着在陶土片层间,但光催化降解铅离子时,材料黑度在3天后明显下降。
— 8月23日,(在笔记边缘画满波浪线)配上的文字是有些潦草的字体。
【稳定性!稳定性!问题出在半导体与黏土的电子转移效率低,导致光生载流子复合过快。
或许该试试稀土掺杂?】
“……”
中间贴着张好像被咖啡渍浸染的纸,我仔细观察,发现是与稀土研究所的通信草稿。
【能否提供0.5%钇掺杂的zns粉末?想验证其对光生载流子寿命的影响……】
从这之后,就是夹着矿场实地采样报告:
—4月15日,在婺源废弃稀土矿铺设100㎡复合材料试验田,表层覆盖苜蓿种子。.8*6-k.a,n~s-h*u*.′c\o.m¨
一周后降雨,材料层被冲刷出两道深沟,苜蓿发芽率仅12%。
村民王大叔蹲在田边抽烟,红着眼对我说:“小林啊,这玩意儿看着像碎陶片,能顶啥用?”
我没办法回答……
“……”
看到陈教授的师兄在记录的时候,极力地减少个人情绪的记录,但在这句话中,便能感觉到他当时所受到的压力。
?— 7月3日,记录村民健康调研数据(矿区周边儿童血铅超标率达37%,60岁以上老人关节炎发病率是平原地区的2.3倍。)
纸上用红笔写着——【我们做的不是材料,是救命的药!】
?—11月8日,画了张简易设备图(用微波炉改造的“微波辅助沉积装置”),标注文字为【功率400w,每次处理500g陶土-半导体混合物,能耗比实验室设备低60%,但磁控管散热需改进。】
“……”
沉默地继续看下去,我也发现后面的文字,变得更加潦草起来。
— 2月10日,(首次记录二维材料试验)二硫化钼纳米片与陶土复合,光生载流子寿命测到1.1微秒!但制备成本是传统材料的8倍,怎么降?
?—5月4日,便签纸上写着【波函数坍缩理论或许能解释界面电子跃迁……得找物理系的老周聊聊。】
旁边是未寄出的信件草稿。
?—7月18日,最后一篇记录只有半页【离心机故障,样品洒了……
明天再试一次稀土掺杂的硫化镉/陶土体系,ph=2.8的矿坑水测试……】
笔记本末页夹着张医院诊断书复印件,日期是许多年前。
诊断书背面用铅笔写着。
【若有后来者,望试:
1微波辅助沉积参数优化;
2二硫化钨与生物炭复合;
3稀土钇掺杂比例1.2%……】
“……”
感觉到这个笔记本记录的内容巨大,伸手揉了揉太阳穴,呼出一口气,从书桌抽屉里面拿出笔和纸,开始分析。,天\禧!小?说?网+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