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一瓶快喝光的水,正看向旁边,笑得腼腆而灿烂。而站在她身边的少年,穿着同款校服,身形挺拔得多(是高中时期的江明华),他微微侧着头,视线专注地看着身边的女孩,一只手拿着一个打开的纸盒,里面是几只包装粗糙的冰棍,另一只手正递了一支给她。男孩的眼神明亮清澈,那份温柔几乎要溢出画面。背景是喧闹的运动会,可照片定格下的这一角,却有种遗世独立的安静美好。照片右下角有个模糊的日期水印:2007年10月13日。
“这……你怎么找到的?”林雪萍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指尖轻轻抚过照片上两个青涩的身影。那些被尘封在记忆深处、被繁重工作和岁月磨得有些模糊的细节,如潮水般涌回脑海——那是她高中参加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校运会,为了班级荣誉跑了八百米,累得气喘吁吁。江明华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当时校门口小卖部很紧俏的盐水老冰棍,冒着被老师没收的风险带进来给她降温……
“书铺老板淘旧物时翻出来的。他说在一堆旧杂志里夹着,大概是当年哪个摄影爱好者拍的,洗了几张放学校公告栏展示过,不知怎么流落出去了。他一眼就认出照片里的人是‘宏图设计’的那个年轻老板你,还有……”老板促狭地指了指照片上的林雪萍,“他女朋友。”书店老板恰好曾是江明华高中时的生物课代表,自然认得当年年级里这对备受瞩目的才子佳人。
林雪萍忍不住笑出声,脸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既是因为照片上少年毫不掩饰的温柔注视而心动,也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旧时光礼物。“那时候……真是幼稚。”她低声说,语气却柔软得能化开糖霜。
“我倒觉得很珍贵。”江明华凝视着照片,又抬眼看向坐在对面、褪去了青涩却更显睿智温婉的她,眼神里的温柔与照片里的少年如出一辙,只是更深沉,更笃定,“看,那时候我就知道,你笑起来最好看。”他伸出手,穿过小小的桌面,自然地覆上她握着照片的那只手的手背。
掌心温热,熟悉的触感和电流般的悸动同时传来。咖啡店的背景音乐舒缓流淌,窗外城市的喧嚣被玻璃隔绝得模糊不清。时光仿佛在他们身上完成了某种奇妙的闭环,从青涩懵懂的并肩,到如今成熟沉稳的相伴,那份心意,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成遮风挡雨的枝繁叶茂。
林雪萍没有抽回手,任由他握着,目光再次落在照片上,唇角的笑容温柔而宁静。
短暂的午休时光结束,江明华需要赶去工地现场对接细节。林雪萍则收拾书本,准备去图书馆查阅几份资料,然后再回学校处理学生的一些问题。
走进高二教学楼,通往办公室的走廊安静而明亮。下午第一节自习课的上课铃声已经响过。经过某个班级的窗外时,林雪萍习惯性地放缓脚步,目光掠过一排排伏案学习的身影。她在高二(3)班的窗户边停住了脚步。
靠窗的位置,许清瑶正低着头,手里拿着一份显然是手写的、修改痕迹满满的讲义复印件(大概率就是从江韵华那里打印的最新版本),专注地看着,时而用笔在旁边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她脸上已经没有了上午演讲前的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浸在知识梳理中的平和与认真,偶尔遇到难点,秀气的眉头会微微蹙起,唇瓣也轻轻抿着。
而坐在她斜后方不远处的江韵华,正在自己的座位上,低着头画着什么。林雪萍的角度看不真切他具体在画什么,但他面前的a4纸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他笔下的线条刚劲有力,偶尔停下来,托着下巴思考几秒,眼神专注而明亮。他的目光并不在许清瑶身上,但两人都坐在窗边的阳光下,构成了一幅安静自习的和谐画面,像是同一片知识海洋里并肩航行的两叶小舟。
林雪萍没有惊动任何人,微笑着看了片刻,便轻轻迈步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桌面上堆叠着学生作业、待处理的文件和下午工作安排。她将那张泛黄的老照片小心地夹在了自己常用备课笔记本的扉页里。指尖拂过照片边缘,又想起咖啡店里那双交叠的手,以及窗外那两个在阳光里各自努力的年轻背影。
青春或许有许多种样子,但那份为了目标而努力的坚定,和彼此间那份无言却坚实的陪伴与支持,永远是其中最动人、最值得铭记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