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韵华没再继续追问,只是低笑了一声,笑声低沉悦耳,让许清瑶耳廓有点发烫。那笑声仿佛在说:行吧,你说不紧张就不紧张。
两人收拾利落,并肩走出空旷得只剩下回音的大礼堂,阳光重新倾泻在身上,带着暖意。正午已过,学校食堂的高峰期已接近尾声。
“下午没课吧?”江韵华侧头问。
“嗯,自习为主。你呢?”
“下午林老师他们高三年级要开个生物教研紧急会,临时调课了,自习。”江韵华解释道,“林老师让我去她办公室拿份之前借给我的资料,顺便帮她打印点明天周测要用的小练习卷。”
许清瑶了然地点点头。提到周测,她想起什么:“对了,林老师的生物讲义精编,你是不是有最新版电子档?能发我一份吗?我那份纸质的好像被我不小心弄脏了。”她吐了吐舌头。
“行,邮箱发你。”江韵华干脆地应下。
学校大门不远处的城市景观带上,一座具有现代设计感的玻璃幕墙建筑正在施工改造。那原本是一家定位模糊、经营不善的商业体,如今被整体盘下,计划改造成融合文创、咖啡简餐和共享办公空间的多功能综合区。这个项目,正是江明华工作室最新的中标设计。
午后的咖啡店内,阳光被玻璃幕墙过滤后,柔和地洒在原木色的长桌上。空气中弥漫着深烘焙咖啡豆的浓郁香气和新鲜牛角包的黄油甜香。
林雪萍坐在靠窗的角落位置,面前摊开一本厚厚的生物竞赛辅导资料,笔尖在纸上轻轻勾划,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她今天下午本来有课,临时调整后空出了一段难得的个人时间。高三学生的竞赛辅导方案需要细化,这里清静的环境正好适合思考。
她刚将一段知识结构图梳理清晰,桌面的光线被一道身影短暂遮蔽。她以为是服务生,抬头却对上江明华带着笑意和暖意的双眸。
“忙里偷闲?”他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下,将手里提的一个纸袋放到桌上,“知道你这会儿大概有空隙,路过一家刚出炉的老式菠萝包店,记得你爱吃这个口味?”纸袋散发出诱人的黄油和糖霜混合的甜蜜焦香。
林雪萍合上书本,鼻尖不自觉地嗅了嗅那香气,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笑意:“你怎么知道我没吃午饭?”语气带着一丝被精准拿捏住的无奈和甜蜜。她从食堂出来就被学生拉去答疑,只匆匆啃了个面包。
“猜的。”江明华拿起桌上的水单,一边看一边说,“正好,我也没吃。顺路过来看看这工地进度,顺便歇歇脚。”他指了指外面被绿色防护网和安全围栏包裹的建筑主体,“内部框架改动比较大,下午要和施工方再对一遍水电预埋的点位。”
服务生送来冰美式和江明华点的芝士火腿牛角包。林雪萍也点了一杯热拿铁。
“菠萝包先垫一口?”江明华将纸袋往她面前推了推。
林雪萍从里面拿出一个还带着微热余温的菠萝包,金黄油亮的酥皮层次分明。她小心地咬了一口,酥脆掉渣的外皮和内里松软香甜的面包在口中完美融合,浓郁的黄油香气和恰到好处的甜度瞬间征服了味蕾。“唔,味道真好。”她满足地轻叹一声,眼眸弯起,卸下了几分教师的严肃。
两人悠闲地吃着下午茶。江明华偶尔指着窗外工地的方向,低声说两句设计改造的难点或者创新点,比如如何保留原有结构承重同时创造更通透的公共空间,如何设置嵌入墙壁的绿植系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何引入智能调光玻璃调节光线和能耗……林雪萍虽不懂具体工程,但她善于理解和分析,总能从应用效果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或想法。这种工作性质截然不同、却能彼此理解并给予建设性回应的交流模式,早已是他们感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了,”江明华端起冰美式啜饮一口,指尖随意地摩挲着杯壁,“刚才过来前,顺道去了趟老校区旁边的旧书铺子,想找几本设计年鉴参考资料,没想到碰见个‘古董’。”
“嗯?”林雪萍抬起头,眼里带着好奇。
江明华从随身的公文包侧袋里,小心地抽出一张明显有些年头的照片。照片边缘有些磨损,微微泛黄。他将其轻轻推过桌面。
林雪萍接过,当目光触及照片内容的瞬间,不由得微微怔住。
照片拍摄的似乎是某个阳光明媚、充满节日氛围的校园运动会场景。背景能看到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草坪和远处飘扬的彩旗。焦点却落在人群中的两个人身上:一个是穿着明显宽松不合身、写着号码布的高一校服的短发少女(正是当年的林雪萍),扎着简单的马尾,额角还有细密的汗珠,脸颊因为奔跑而红扑扑的,手里似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