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室里爆发出欢呼,林素月却愣在原地,看着许阳的侧脸——他正低头查看冷却系统的实时数据,仿佛刚才化解的不是足以毁掉整个试车的危机,只是调整了一下实验室的恒温箱。
“你……你怎么知道这个参数组合能行?”
她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许阳调出流体力学模拟图:
“上周看你的试车报告时,发现第三组管道的压力损失比设计值高3%,当时就觉得可能是冷却盲区。正好核聚变材料的热传导模型能用上,算出来这个调整方案——其实很简单。”
“简单?”
林素月突然笑了,眼里却有点发热,道:“我们团队熬了多少个通宵,做了上百组模拟,都没找到这个平衡点。你随便看一眼报告,就……”
类似的场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上演。
当火箭燃料储箱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出现开裂时,许阳拿来核聚变装置的应力分析软件,半小时就算出了最佳缠绕角度;
当试车台的振动频率超标时,他提出借鉴“龙骧号”的减震结构,在底座加装磁流变阻尼器,一次试车就解决了问题。
有次林素月忍不住问道:“你脑子里是不是装着一个万能数据库?怎么什么难题到你这都能迎刃而解?”
许阳正在调试燃料的激光点火系统,闻言抬头看了她一眼,灯光在他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
“不是我厉害,是你们的基础打得好——我只是站在你们的肩膀上,多跨了一小步。”
林素月望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明白:
所谓“快速解决”,不过是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啃透跨学科知识上;
所谓“举重若轻”,背后是《龙跃》期刊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是实验室里无数次的验证。
当长征九号的大推力发动机终于通过全周期试车时,林素月在庆功宴上举着果汁杯,认真地对许阳说:
“以前总觉得‘天才’是传说,直到遇见你才知道——所谓天才,就是把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做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许阳的脸颊微微泛红,刚想说什么,却被周围的欢呼声淹没。
林素月看着他被众人围住的身影,突然觉得:有这样的同伴并肩前行,再难的航天征途,也终将被踩在脚下。
而那些藏在专业讨论里的默契,那些深夜实验室里的并肩身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段征途上最温暖的光。
……
发射中心的试车台旁,巨大的轰鸣声刚过,控制室内的屏幕上就跳出一组震撼数据:
固体燃料发动机持续工作240秒,推力稳定在620吨,推重比突破105,各项参数均远超设计标准。
“成了!真的成了!”
年轻工程师小张猛地将安全帽抛向空中,红色的安全帽在灯光下划出弧线,落在欢呼的人群里。
林素月盯着屏幕上平直的推力曲线,手指微微颤抖地抚摸着键盘。
那上面还留着昨夜和许阳一起演算时的温度余温。她突然转身,和身边的许阳对视一眼,两人眼里都映着屏幕的蓝光,笑意从眼角蔓延开来。
负责燃料配方的老研究员抱着测试报告,反复确认“燃烧效率94%”的字样,突然老泪纵横:
“三年了……我们试了三百多种配方,今天终于见到回头钱了!”
他抓着许阳的胳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感动道:“你提出的纳米铝硼复合燃料,还有那个激光点火系统,简直是神来之笔!”
团队里的年轻人早已抱在一起欢呼,有人拿出手机对着屏幕拍照,要把这历史性的一刻发给远方的家人。
控制台前,林素月轻轻按了下保存键,将所有数据备份——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通宵的演算,是许阳画在餐巾纸上的磁约束灵感,是团队在试车失败时互相打气的夜晚。
……
消息传到中南海时,大长老正在和钱老、于老研究空间站的设计图。
当秘书念出“推力620吨,突破国际纪录”时,大长老手中的铅笔“啪”地掉在图纸上,在“长征九号”的箭体旁划出一道意外的直线。
他猛地站起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道:“好小子们!真是给我们长脸!有了这发动机,我们的空间站就有了‘飞上天’的腿!”
钱老戴上老花镜,凑近屏幕上的试车视频,看着发动机喷口喷出的橘红色焰流,突然笑出声道:
“我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