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不怕念错——文章本来就是她起草的,这些天又修改了好多遍,几乎能背诵了:
“妾武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心无常,惟惠之怀……”
“不用一字字念下来。”天后忽然在帐后出声,指示婉儿,“文章太长,你先讲一遍大略,再解释细则,原文发到政事堂,让宰相们下来再细细审阅。”
大略的话……这篇奏议简称“天后建言十二事”,十二件建议朝廷施行的大政分别是:
“其一:劝农桑,薄赋徭。
其二:给复三辅地。
其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其四:南北中尚禁浮巧。
其五:省功费力役。](μ看?.书?屋| !ˉ已μ发?布|&最~新t$章?¨节÷:
其六:广言路。
其七:杜谗口。
其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
其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
其十:上元前勋官己给告身者,无追核。
其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
其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婉儿将表章大标题分项读完,一躬退下,书状转交予宰相传阅。她自己知道,这十二事内容其实又能大概归分几类,一是讨好百姓轻徭薄赋不打仗,二是讨好中下级官员和不值钱的勋官,给他们增加俸禄升官;三是尊崇宗庙及孝道,讨好……她的丈夫天皇陛下?
但是“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这条就有意思了。前些日子天后特意申明要把这条加入,而且要“放在当间不显眼的位置”。那时婉儿就有些嘀咕,但她当然不敢深问,只模糊觉得天后是要抬高母亲地位,她的儿子们怕不会乐意。
她瞄了一眼站在阶下的雍王,李贤果然神色不大自在,右手摸着左袖下面。婉儿再一细看,发现他左袖下似乎隐着一卷纸,也象是奏章模样。
这时天后已与刘仁轨对答上。老将军丝毫不掩饰脸上不以为然表情,举笏奏道:
“天后建言这些事,都是尊奉祖庙、仁德爱众的善政,老臣不敢有异言。只是于我海东征战将士,没多大关系啊!”
“息兵,以道德化天下,撤军回来,老将军所说一切弊端,不都解决了?”天后在帘后轻轻一笑,“此外,军费供给不足,将士穷困,究其原因,还是国内不富裕。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让乡人少交租税少服徭役,一心种地收庄稼增殖人口,户口多了,百姓富了,才能供养军队,这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么?”
刘仁轨大摇其头:“天后恕臣直言,息兵,以道德化天下,从我大唐开国起,魏相等文臣就在天子耳边不绝如缕地念叨。可真正能‘化天下’的,还是英公卫公等精兵猛将!先得用‘兵’征战打服了顽固敌国,才能谈得上‘道德教化风行四海’呐……”
“刘公此言差矣!”北门学士刘祎之立刻出班反驳,“孙子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那不是以道德化天下的意思么?臣即不举三坟五典,就兵家之法,亦不赞同刘公此论。”
另一名北门学士范履冰也出列,和刘祎之二人一句一递大赞天后此建言“心系黎庶、恩泽百官、无愧为天下母”。但婉儿看来,除他们这几人外,朝堂众臣的反应十分冷淡。
另一个以忠直敢谏出名的宰相郝处俊也说了几句,言辞较委婉,意思却是:“这十二条建议,大部分是空话套话,虽然大体没差误,却都不好落实施行,有的更相互抵牾矛盾。”
“有什么抵牾矛盾处?”天后追问,郝宰相应声答道:
“如‘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这是要给中低级京官涨俸禄,可库藏本来无余量,敢问天后,要加发的俸禄从哪里来?天后同时还建议‘薄赋徭’少收租税,‘给复三辅地’不在京畿附近点兵征役,那越发没钱没人了……”
他这一带头,其余大臣也都低声议论赞同。婉儿看不到帘后武皇后的脸色,想必很不好看。
阶下嗡嗡声中,雍王贤忽然出班,跪倒奏道:
“启禀陛下,臣兄太子亦有一表章,昨晚刚至,命臣今早代奏。”
“哦?”天皇扬眉,“太子也要上表?好啊……你也一样给念念吧。”
太子这一通表议,却是从狄仁杰的书奏说起的。狄仁杰在洛阳监狱里,连上奏状,叙述他在关中西北所见府兵丁壮逃役之苦、脱籍之烈,以及官府搜捕逃亡军士家口籍没的残酷。他也承认,“逃亡家口籍没”乃是周隋以来的百年惯例,因有军籍的卫士点兵番上以代徭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