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唐宫奇案之失六骏 > 第十六章 飒露紫与丘行恭

第十六章 飒露紫与丘行恭

父亲下席。天皇呵呵笑着,迈步往水边慢慢走,几个宫人举步障遮住天后身容,也跟了上来,敏之等群臣随在后面,凑趣谈笑。

洛阳西苑内,工程兴建一直没停过。敏之每次奉敕入院,都能看到又新添了不少美景华章。他们在东西而行的洛水岸边踱步,北面一道河流南下汇入洛水,两水交汇处湖泊盈镜,秋水横天,苇丛中有大群飞羽盘旋起落,远方枫林橙黄如火焰延炙。

皇帝停步赏玩,命几个北门学士赋诗,又向雍王贤、英王显、敏之等几个子侄小辈笑道:“你们也读书多年,都请饱学宿儒手把手教过吟诗对句,如此佳节美景,你们也不该闲着。别怕献丑,每人做首诗来,好不好,请学士们看着评判就是了。”

敏之哪会做什么湿的干的,脸上一热,回头只见英王李显也面露难色。_¥.3/?8?{看+书!°网_ °-o首^£发.$*雍王贤倒无所谓,招手命人进笔砚,写诗作文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处……忽听步障后的天后笑道:

“大家说的固是,他们几个都是从小读书,可作诗么,还得看天份颖悟。阿允笔墨上来得,佛光和敏之这几个,一向好武不偏文。依妾浅见,不如让敏之在此弘扬宣讲先帝旌烈——敏之前阵子奉使昭陵,着实细读国史,于此颇有心得。此地本是先帝攻洛阳的主战场,讲讲也应景。”

二姨这一招真高明,敏之大喜。回望天皇,这位仁君孝子自也依允,笑向敏之问:“你熟读了太宗实录么?是为那六马案子的缘故?唔,我想想啊……当年在这里殒身的,是‘飒露紫’不是?它那块石屏上,还刻着丘行恭将军牵马拔箭之状,六骏里的独一份呢……你来讲讲这故事也好。”

敏之知道,“昭陵六骏”失踪出走,朝廷虽然没公开宣扬,经过这么久,差不多也朝野皆闻了。他恭敬答是,开始讲太宗皇帝率军东征洛阳的前因后果,君臣人等仍是一边慢慢散步,一边听他背书。

禁苑地域广大,里面养了很多野兽供皇室打猎,又有省寺瞥使官奴婢在内莳花弄草、栽果打渔,宫殿房屋不密集,要走一段才能看到几处飞檐台阙的花墙院落。众人簇拥着天皇天后,随意行向东北,等到那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湖水映入视线,敏之正讲到武德四年春天的“青城宫之战”:

“……先帝率我大军从北邙山下来,决定在西苑里这一片——原旧隋青城宫中扎营。伪郑王充难以承受我军大营与洛阳禁城如此接近,于是趁我军移营之机,率军二万西出,隔谷水列阵。先帝登宣武陵俯瞰战场,命老将屈突通领五千先锋涉过谷水迎击。两军交战即纵烟,先帝亲领骑兵,乘宝马‘飒露紫’冲锋南下,与屈突通合势力战。”

敏之经府中记室老夫子提点过,御前讲史,用词必得严谨雅正,一切称呼都按当今惯例。“王世充”这敌国君主名字中间的“世”字,要避讳隐去,也尽量不要以民间习用的“秦王”来指代当年的唐军统帅、后来的太宗文皇帝。反正在场听讲的人要么是文史大儒,要么是皇室宗亲,都熟悉这些称呼人物,听着应该没大阻碍。

至少天皇陛下理解顺畅,还有心情点名提问左卫大将军程务挺:“先帝布阵战法有何关窍,程卿来解说解说?”

程务挺是大将程名振之子,前些年随父在东北征战,声誉鹊起,天子特召其回朝领禁军。此人向来耿直质朴,听皇帝提问,应声答道:

“臣以为,先帝当是欲用屈突通的步兵,先抵住王充主力。等到郑军师老疲敝,先帝的玄甲精骑再投入战场,寻找其溃薄处,一举踏平敌师。先帝用兵武略,大致神妙如此。”

“程将军所言极是。”李贤插话赞许,“先帝自少经略四方,深知用兵之要,天赋英武,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我弱当其强,强当其弱。敌军乘我唐军之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先帝乘其弱,必引精骑直冲出其阵后,返而击之,敌军无不溃败。”

他这明摆着要抢敏之的风头,不过论起背书的本事,敏之还真不敢跟李贤抗衡。又当着人家父母的面,他只笑笑,赞道:

“雍王熟读国史,记心过人。青城宫一仗,确是先帝战法典范。但那伪郑王充亦非善与,他是隋末名将,曾以一已之力击败瓦岗军的……先帝遣屈突通以五千步兵出击,王充也只以部分步兵迎战,自己身边留有相当精骑备用,阵型未乱。先帝亲身陷阵时,一时还看不清郑军厚薄,而且这个战场——”

说到此处,敏之挥手四周,示意众人注意身边景色:

“此处本是旧隋皇家园林,五十年前,虽然地貌与今有异,但一样堆山挖池、建筑亭台楼阁、树林草木。丧乱后弃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