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唐宫奇案之失六骏 > 尾章 秦王镜

尾章 秦王镜

狄仁杰不用瞧,布包里的物事他反复验看摩挲过太多次了。

他刚被武敏之抓住时,搜过全身,此后就没人在意他的随身行囊。那夜疑似“太宗显圣”的人影消失后,他在月光下打开布包,发现里面是个正圆形的黄金扁盒,入手沉甸甸的,奢华贵重。

如果是先帝留下的金器,那倒也不奇……他再仔细观看,见这金盒约有巴掌大小,上下两半相等,中间子母口咬合紧密。盒身通体錾花,手工极为细腻,中间是两头不知什么瑞兽绕着圆心伸腿奔驰,最外圈的卷缘纹饰当中,还镌有满满一圈文字。

整个盒子就不大,纹圈每字只有绿豆大小,夜色之中辨认困难。但要等到天亮,狄仁杰身边就会时刻有人监视,他不便再把这玩意拿出来细看。

他找个月光最明亮的地方,将金盒凑到眼前,费力辨认。金盒成色不新,多处有磨损痕迹,有些地方还粘覆着黑垢。外圈那行文字,唯有一处象是经常被摩挲擦拭,露出了笔画清楚的两个字:

“秦王”

他吃了一惊,不睱思索,动手一点点抠掉黑垢,默读出外圈那行文句:

“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开欲照胆特是自明心”

“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开欲照胆,特是自明心。”

夏末阳光下,雍王贤一个字一个字读出金盒上的铭文,剑眉皱起。是啊,狄仁杰暗暗想,你最该知道这文字有什么不对劲,毕竟你就是当朝的“秦王”。

“秦王”也是先帝太宗在武德年间为皇子时的封号。五十年前,顶着这封号的先帝东征西讨平定天下,赫赫武功无远弗届。据说直至今日,在一些蛮荒蕃国里,“唐秦王”的字号仍然比“大唐太宗文皇帝”甚至“天可汗”响亮。

先帝驾崩后,继位的当今天子严格了避讳。贞观年间曾下诏御名“世民”两字只要不连用,就可不讳,永徽后则明敕此二字均需避讳,三省六部中的“民部”也由此改成“户部”。先帝在武德年间曾长期单独任职的几大官衔王爵,如天策上将军、尚书令、秦王,在贞观年就没再授给人臣,贞观之后更不能了。

李贤以皇后次子之尊,深得君父爱重,封于京师所在的古秦地,按前代规矩本该号“秦王”的。当今皇帝思量再三,还是没好意思把父亲曾有的封号原样转授儿子,稍改一下,以古“雍州”之名封李贤为“雍王”。所以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高门士族,如果在本朝自造器物,都不敢錾刻上“赏得秦王镜”这样的铭文,那是现成的一个“僭越不敬”罪名。

“阿允。”皇帝向次子伸手,要拿过那金盒来看。李贤却躬身回父亲“陛下请稍待”,摇一摇金盒,听到沙沙作响的声音,又小心地把盒盖旋开。

盒中盛装了满满的灰黑色碎末残渣,硬块大小不一,中间还有不少灰土,左右一晃尘埃腾起,李贤面现嫌弃。皇帝皱眉道:

“万一要是有毒,阿允你也别拿着了——把盖子给我瞧瞧。”

旁边一个宦官忙上来接过金盒,又用一块白巾擦拭盒盖,转呈天子。皇帝接过,低头细看,一时沉默不语,狄仁杰看不清他脸色。

片刻之后,他将手巾中的盒盖递给身后妻子,武皇后接过来,同样静默了一会儿。夫妇二人低声议论有顷,皇帝问狄仁杰:

“此物从何而来?卿为甚说是先帝命你转交给朕?”

狄仁杰讲述了那一夜得到此盒的情境。“此物应是那盗墓小贼孙浪随身携来”这句也到了嘴边,忽又停住,他望向太子李弘。

金盒是阿浪的,应无疑问。在昭陵刑徒营,那小子曾向他和史元真二人要胁“须得取回我那金粉盒,我才能放心尽力办事”,又说那粉盒里盛装着他家乡带来的灰泥碎石,他隔几天得和水喝下,治疗肠胃顽疾……当然这是胡说,二人同行一路,那小子胃口好着呢,哪顿饭也没少吃。

狄仁杰本以为史元真已经办好这事了,他回昭陵后,曾向代理陵务的宋丞随口问过,没料到宋丞说不知,大概史元真也没放在心上。狄仁杰其实也没特别在意,他自己身陷囹圄,阿浪逃脱在外生死未卜,哪里还能顾得上那么多。

可当夜中宵,阿浪心心念念的金粉盒,就由“先帝显圣”,亲自送到了狄仁杰的手里。

太子与他目光一触,立时会意,躬身向御辇道:“前路遥远,陛下圣体劳顿,犹自烦心庶务,臣心不安。祈请主上将此案交由臣办理,若臣施行不妥,甘领罪责,再送狄某到东都面圣便是。”

斯斯文文说着,他又暗暗踹身边二弟一脚。这行动车中人看不到,却正落到狄仁杰眼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