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墨水在笔尖凝结成冰珠。卡西姆从鹿皮袍中掏出鲸骨刀,刀刃划过协议封面时发出的摩擦声像砂纸打磨冰川。
“用这个。”老人将刀柄塞进李墨飞掌心。刀锋切入羊皮纸的瞬间,监测屏上的声波屏障频率曲线突然跳动,与刻痕的锯齿状纹路完美同步。俄罗斯代表瓦西里皱眉盯着实时投影,他手中的钢笔在冻僵的墨水瓶里搅出冰碴。
卡西姆的骨刀在协议扉页刻下第七道图腾时,挪威代表桌上的咖啡杯突然炸裂。飞溅的液体在半空中冻结成冰锥,其中一根擦过瓦西里的袖口,割裂的防寒面料露出内衬的貂毛。李墨飞调出声纹分析软件,发现刻刀每深入纸张0.1毫米,声波屏障的谐振频率就提升5赫兹。
“这是我们的边界。”卡西姆将骨刀插入会议桌裂缝,刀身露出的17厘米恰好对应座头鲸项圈追踪器的平均间距。陈曦从北京传来实时数据:东经45度至西经120度的争议海域内,鲸群迁徙路径误差缩小到0.3海里。
当枫叶国代表签下最后一个字母时,格陵兰监测站的甲烷浓度曲线开始陡降。李墨飞通过卫星画面看到,十二艘科研船正在释放改良版声波浮标。这些装置表面涂覆着鲸脂抗冻涂层,低频脉冲精确模仿座头鲸求偶歌的19赫兹主频。
“泄漏量每小时减少0.7吨。”艾瑞克将数据流投射到冰墙,红色警报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卡西姆突然指向东南方——三头弓头鲸正用尾鳍拍击甲烷喷口,它们的颅骨空腔共振将气泡破裂频率压制在安全阈值内。
暴风雪在签约后第三小时突袭科考站。李墨飞蜷缩在鲸脂混凝土浇筑的观测塔内,手持式导热仪显示墙体导热系数稳定在0.12w\/m·k——比传统材料低58%。卡西姆用骨刀刮下墙面样本,显微镜下可见胶原纤维形成的蜂巢结构,每个孔洞直径精确控制在3微米。
“祖先用鲸脂造冰屋,”老人将样本抛入沸水,胶状物在翻滚中吸收了大量热量,\"现在它能让整座城市冬暖夏凉。\"窗外,俄罗斯工程队正用鲸脂胶合剂修补被北极熊撞裂的声呐基座。
首笔专利收益到账当天,卡西姆带领族人驾驶狗拉雪橇穿越污染区。雪橇上装载的改良菌毯正在吞噬冻土中的汞珠,分泌出的黑色碳球被收集进海豹皮袋。李墨飞通过无人机镜头看到,菌毯覆盖区的冰面析出淡蓝色晶体——这是嗜冷菌代谢产生的纯净水冰。
“每平方米菌毯每天净化0.3克汞。”陈曦的视频窗口弹出南极站的数据,“同时释放出够北极狐饮用一周的淡水。”监测屏上,三只幼年北极狐正在舔舐冰晶,它们的毛发汞含量已降至安全标准。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持续63天的极夜时,李墨飞在甲烷监测屏上看到了奇迹。争议海域的泄漏量定格在41%降幅,这个数字恰好对应卡西姆骨刀刻痕的总长度(41厘米)。艾瑞克将老式磁带播放器接上扩音器,座头鲸的迁徙歌声混着融冰的脆响在科考站内回荡。
卡西姆站在鲸骨警戒线边缘,用刀刃刮开最新形成的冰裂隙。阳光透过冰晶折射在刀面上,将星图契约的纹路投射到三百米外的光伏阵列。所有太阳能板同步转向17.3度倾角——这是北极圈未来一百年的希望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