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气候边缘 > 第157章 鲸歌协议

第157章 鲸歌协议

李墨飞站在破冰船甲板上,高频声呐的脉冲信号在控制屏上跳跃成杂乱波形。_k?a.n?s_h`u,p¨u\.*c~o·m¨三头座头鲸的尾鳍在百米外的浮冰间若隐若现,gps追踪器显示它们正以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横穿俄加争议海域。

“这是本月第六次越界。”艾瑞克调出领海地图,红色警示区覆盖了鲸群迁徙路线,“俄罗斯巡逻艇昨天向加拿大科考船发射了警告水炮。”

卡西姆用鲸骨刀削下一块海冰含在口中,突然指向东南方:“听,老卡鲁克的歌。”

水下听音器捕捉到17赫兹的持续低频脉冲。陈曦将声纹导入分析软件,屏幕上的海底地形图突然亮起密集红点——每个红点代表一处甲烷气泡释放源。

“鲸群在追踪甲烷羽流。”李墨飞对比历史数据,“它们的迁徙路线与甲烷逸出带完全重合。”

艾瑞克放下咖啡杯,杯底在控制台上印出环状水渍:“俄罗斯人以为我们在搞军事声呐,其实这群鲸鱼才是真正的探测器。”

卡西姆带领的因纽特猎队拖回一头自然死亡的弓头鲸。当解剖刀划开40厘米厚的鲸脂层时,李墨飞注意到脂肪细胞在低温下呈现独特的蜂窝结构。他将样本放入压力测试机,抗压强度达到32mpa——相当于普通混凝土的两倍。

“我们的祖先用鲸脂造雪屋。”卡西姆将一块鲸脂扔进沸水,油脂遇热后形成稳定的胶状物,“这可比你们的水泥耐冻。”

陈曦的显微镜显示,鲸脂中的胶原蛋白纤维排列成螺旋结构,与抗冻蛋白的分子构型惊人相似。?¤微?趣.o小¤>说_网@×e ?>追!最$1新!章%[×节?))当天下午,实验室用3d打印技术复刻出仿生鲸脂建材,导热系数比传统材料低67%。

国际海洋法庭的听证会上,李墨飞展示了声学边界原型机。当俄加争议海域的鲸歌频率被输入系统后,十二个浮标同时释放出19赫兹的声波屏障。加拿大代表的水杯突然泛起涟漪——这是声波共振的直观证明。

“鲸群会自行调整路线。”艾瑞克播放的追踪数据显示,五头座头鲸在接触声波屏障后,迁徙路径偏移了1.3海里,“它们比卫星导航更精准。”

俄罗斯代表瓦西里用钢笔敲击桌面,频率恰好与座头鲸的社交鸣叫同步:“如果贵方技术失效呢?”

深夜的警报声撕裂北极宁静。甲烷监测浮标传回的数据曲线突然飙升,海底地震仪记录到4.7级震动。李墨飞套上重型潜水服潜入冰缝,头盔摄像机拍到触目惊心的画面:甲烷气泡像沸腾的银汞般从海床裂隙喷涌,裹挟着未知的乳白色微生物。

卡西姆在甲板上用鲸骨占卜,骨面裂纹与地震波形完美重合:“祖先说过,当海底巨兽翻身时,鲸歌会变得急促。”

仿佛在印证他的话,声呐屏上的鲸群突然加速,歌声频率提升到23赫兹。

三艘科考船在暴风雪中展开联合行动。陈曦指挥吊放深海机器人,艾瑞克校准声波发射器,李墨飞则通过鲸群定位甲烷喷口。当第一头座头鲸在目标海域跃出水面时,所有仪器同时接收到高强度生物声呐信号。^r-a+n+w-e¨n!z!w′w′.`c_o`m¨

“它们在下潜侦察!”陈曦的声纹图谱显示,鲸歌脉冲正在测绘海底地形。李墨飞将数据流导入建模软件,生成的三维地图比军方声呐还精确12%。

卡西姆用鲸油润滑着祖先传下的鱼叉,突然将它插入甲板缝隙:“这里,下一个喷口。”

莫斯科传来的最后通牒在凌晨两点抵达。瓦西里在视频中举起冰芯样本:“你们的声波屏障干扰了我国海底资源勘探。”他身后的实验室里,俄罗斯科学家正在用高压装置模拟甲烷开采。

李墨飞调出实时监控:“贵方钻探作业已引发17处甲烷泄漏,相当于每年排放480万吨二氧化碳。”画面中,鲸群正用身体阻挡钻探船航道,幼鲸的皮肤被螺旋桨刮出深深的血痕。

卡西姆带领族人用鲸脂胶合剂修补破损的声学浮标。当俄罗斯巡逻艇逼近时,老人将加热的鲸脂泼洒在海面,零下30c的寒风瞬间将其凝固成白色屏障。瓦西里在望远镜里看到,座头鲸群正在屏障后方排列成楔形阵列。

“这是非致命防御工事。”李墨飞在国际频道解释,“鲸脂屏障会在8小时后自然降解。”

艾瑞克监测到,俄罗斯声呐操作员悄悄调整了频率——新的脉冲信号正在模仿座头鲸的求偶歌。

12面国旗在零下30c的寒风中冻成钢板,旗杆底部的融冰装置勉强维持着布料的轻微摆动。李墨飞的手指在签字笔上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