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封侯拜相 > 第192章 朱元璋父子矛盾的根源,原来又是我搞出来的祸

第192章 朱元璋父子矛盾的根源,原来又是我搞出来的祸

“也好。”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标儿的病就交给你了,定期为他多把把脉。”

说到此处时,胡翊已经起身准备告退。

朱元璋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最终还是又开口说道:

“你上回说常婉的病症很大可能有治,咱信你一回,回去了告诉标儿,允许婉儿进宫探视他。”

听到这个消息时,胡翊心里终于是一松。

朱元璋原来的心思,就是杜绝朱标和常婉再见面,要从此将这段情感彻底掐灭。

但现在又允许常婉进宫,这何尝不是一种松懈和妥协呢?

而又偏偏在这个时候妥协,允许常婉进宫来探视,这也算是主动缓和父子矛盾,表达着自己的善意了。

“岳丈,您也该回去歇着啊,省的岳母担心。”

“无妨,今夜咱想在此地坐坐,你去吧。”

朱元璋面色缓和下来,摆了摆手,示意叫胡翊回去。

既然得了岳丈的准许,胡翊便跑回灵秀宫,嘱咐朱静端以进宫刺绣为名,明日把常婉带进宫来。

这样便可在明日给朱标一个惊喜。

嘱咐过后,胡翊回到东宫。

朱标睡没睡下他不知道,也没有进去打扰。

因为今夜和丈人的一番对话,其实也让胡翊心里深有感触,不免引发了些思考。

他便只身一人来到空荡荡的詹事府大堂。

吹熄了灯烛,只留下一盏宫灯,坐在椅子上,胡翊也回想起了朱元璋今日和他说过的话。

太子驳斥他“治国不可用小道,此非仁君所为”。

这话对吗?

真对!

但你要说朱元璋的做法就有错吗?

说有错,是有错。

但要说没错,也没错。

这个错误在于,既然制定了《大明律》,当初紫金山登基之时,对着上苍都将这《大明律》念诵了一遍,做得如此郑重。

结果皇帝却要绕开律法行事,首先这在程序上就错了,开了先例,便有危害,这是肯定的。

可话又要说回来,若以大明如今状况,官员不够,人力稀少,南强北弱,尤其战后的北方被打的支离破碎。

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又哪来的力气去解决钱事革新带来的既得利益者抵抗问题呢?

那些暗中阻挠之人,本就是肮脏作恶的,这么一想,他们也该杀。

胡翊的脑海里,此时此刻想到的东西更多。

莫非是自己这个钱事革新的国策,献早了吗?

献的时机不对?该当在朱元璋有更多力量时候献策?

也不是。

钱事革新越早开启,越有利于大明财政运转,对于天下贫民百姓们来说,也必然是利大于弊。

倘若再晚几年,朱元璋发行了宝钞,到那时候想要挽回可就太难了,极有可能眼睁睁看着它崩盘。

到那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片哀鸿遍地?

既得利益者们有的是办法避险,但身处于底层之人,是没有本钱避险的,他们扛不住任何风险。

天上掉下来拳头大小的冰雹,他们也得拿头接着。

自古至今,从来都是这个道理!

一时间,胡翊脑海里冒出来许多词。

休养生息,与民让利。

乱世治国,当用重典。

治国之道,仁恕为本……

他一时间想到了许多,最后发现朱元璋的做法有对错,不能一概否定。

朱标的做法也有对错,在这些阻挠的人身上,仁恕之道似乎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朱标如果在当时劝谏父亲时,给他指出另一条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兴许朱元璋也不至于如此恼怒。

但话又说回来了,另一个方法是啥?

这连胡翊这个现代灵魂都不知道啊,他都想不出!

脑子里想的多了,胡翊一时间便也就分不清了。

第二日。

朱标称病,未上早朝。

到他这里,情况似乎还严重了。

大概他对于父亲的看法越来越多,其中也夹杂着些其他情绪,二人不好面对。

胡翊心道一声,这前不久因为常婉的事,父子二人的一个心结才刚解开。

这连屁股还没坐热呢,又结下了新梁子。

胡翊也挺无奈,他觉得现在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