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恭恭敬敬地过来磕头,把礼仪做的端正而到位。
朱元璋把女婿的动作都看在眼里,觉得挺欣慰。
等他起身,立即便跳过见礼环节,指了指旁边的一个蒲团,道:
“坐。”
他开口先问道:
“标儿近来都读了些什么书?”
胡翊对于这些事了如指掌,毕竟朱标每日所学的课程,都是他最终敲定的。
他手下还有费震、吴琳、李希彦、王袆他们在管着,林林总总的,都逃不出掌控。
胡翊便流利答对道:
“太子近来学的最多的,乃是《御下五篇》、《资治通鉴》,犹以唐宋史书多些,兼学仁恕之道。”
想到今日父子二人刚刚爆发冲突,马皇后也说的清楚,这父子二人是政见不合导致的。
太子刚一醒来,今夜朱元璋立即便将自己召来,又问起太子的读书课程,莫非是觉得课程排的不满意?
胡翊心道一声,若如此,就是自己这个东宫大管家失职了。
他便立即追问道:
“岳丈,这些课程是否需要更换?”
朱元璋连想都未想,微抬起放在膝盖上的右手,轻轻一摆。
“不必了。”
仁恕之道,这是仁君治国之术。
大明既已开国立业,后面治理百姓,当需要如此。
《御下五篇》是讲驭人之术的,身为未来的大明皇帝,又岂能不学?
至于唐宋史,那都是该看的书,尤其是宋史。
朱元璋尤其最恨的就是大宋,甚至比他痛恨元人还要恨。
个中原因便在于对当初宋庭的许多举措深恶痛绝。
在他看来,之所以会有元朝这个异族来祸乱中原大地,搞的百余年间民不聊生。
这个祸根便出在宋朝身上,偌大的一个朝廷无能到此等地步,两个皇帝一起被擒,简直是猪狗操作!
这个念头越想越远,当朱元璋再回过神来时,看到女婿还坐在身边。
胡翊缄口保持着沉默。
朱元璋叫他走他就走,没叫他走,那就坐在这儿。
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毕竟说起来,今日忙到现在,都掺和进这些事儿里面来了。
可他连这对父子二人间的冲突究竟在何处,都未祥知。
那便只好陪坐着。
少说少错,不说不错,就是这个道理。
朱元璋这时候又想了想,叮嘱女婿道:
“标儿的课程暂不必更改,这些所学就极好。”
想到了此处,他不禁摇起头来,叹了口气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做一代事,这个事儿标儿他不明白,你这个当姐夫的就要多劝劝。”
话既然说到此处,胡翊才知道这父子二人起冲突的真正原因所在。
说起来,这也与他去年搞的钱事革新有关。
胡翊当初提前预见了大明经济体系崩塌的问题,为了防止朱元璋滥发宝钞,搞了实物、铜钱、白银和宝钞四重绑定的钱策。
此举后来在处州府做试点时,引起的阻力很大,但好在最后也都施行了。
当初仅在处州一府,就遇到这样大的阻力。
如今是推广至整个大明,那么多个行省,那么多个州府县域,自然反对声音就更多了。
朱元璋遇到的反对阻力前所未有,还是胡翊当初在处州府所面临的阻力的数倍。
而且是全国一起反对!
对于此事的解决之策,他这个皇帝这次并未动用正大光明的手段,反倒是将手下的检校密探们派到了各地去。·捖* - ′鰰~颤¨ .勉/费-阅,黩′
既然这些人潜藏在暗处,搅乱水潭,各种利用规则漏洞和灰色手段反对钱事革新。
朱元璋便也用上了此等手法。
他给手下这些检校们下达的命令,便是一个字——杀!
谁带头反对,便杀谁。
这些事自然是在暗中进行的,或谋杀,或伪装成盗贼杀人越货,亦或者下毒。
总之是不择手段!
如此一来,初见成效,钱事革新推广到全国的阻力开始减少。
又因为人手不够用了,他才要将胡翊手下的承晖司暗桩也借调过去。
甚至就连留给胡翊的马长风等人,都在专门针对最为棘手的那些反对者们,在为他们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