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日上朝耽搁,皇子们没有来,这对于胡翊来说是难得的清闲。¨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
他来到医局试点时,已经是中午。
韩狗儿和几名新患者正等在那里,胡翊立即投入到医治工作中。
韩狗儿是典型的寒症,之前给他看过两次病,用完药并没有什么效果。
但这一次就不同了。
胡翊开出的药方,熟练度增加了足足7点,对于韩狗儿的病症来说,也是极为对症的。
这次还是开一副药,叫他吃完了看反馈。
胡翊也逐渐在医治工作中找到了窍门。
对于肺痨这种疾病,如果是第一次来找他诊治,那么药物不要开的过多。
尽快2-3天吃完,来看效果和反应。
及时接收到反馈很重要,这样既不耽误病情,又能诊治的更加精准,不浪费双方时间。
韩狗儿走后,胡翊接待了都城隍庙里的一名老道士。
这老道是肺痨热症,十分的典型。
这半日间就是六七个病例,诊治完毕后,胡翊把他们的病历一一誊写下来留存。
这些病例和诊断方法的手稿,既可以在将来进行总结,有助于自己医术的提升。
作为参考资料,对于其他医道中人来说,更是难得的宝贵经验。
这些时日,他一直在诊治,不知不觉间病历也已堆积出厚厚的一沓。
闲着没事,翻看这些病例时,胡翊开始了第一次尝试总结。
胡翊逐渐意识到了,肺痨寒症的总体用药,几乎就是那几种配方。
至少以胡翊目前的医术水平和认知来看,开出来的药物有八成都是相似的。
热症也是一样,药方大都相似,只是其中一两味药有所不同,需要区分而已。
既如此,胡翊脑海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
是否可以将药方修改,把其中性烈的几味药进行替换,修改成大众药方?
所谓大众药方,就是大多数肺痨病人吃完了都能管用的药方,也就是通用药。
这种药方如果问世,就可以流通到大明各地去,暂时缓解肺痨问题,造福于民。
胡翊也可以用这种药方,制作出“祛痨丸”,由东宫制药局负责制药、售卖。
如此一来,胡医圣虽然只有一个,祛痨丸却可以卖到大明各处。
纵然他诊不完大明境内所有的肺痨病人,却可以通过量产之法,改善肺痨病人们的处境。
最重要的是,东宫制药局也可以以此来完成创收,为朱元璋的财政增收计划产生一点助力。
趁着没事,胡翊便开始修改起药方来。
譬如治疗肺痨热症的药方之中,大黄二钱(攻下泄热)、细辛一钱(辛温通窍)。
这两味药物虽然治疗肺痨有大用,但患者若是有其他基础性疾病,服之则副作用明显,甚至容易出现危急性命的情况。
那就要把大黄替换成火麻仁四钱,除去多余的凶险。
也要将细辛剔除,改用款冬花三钱来弥补药性,使其更加温和。
而在治疗寒症的药方中,附子一钱(温阳祛寒),也需要做出更改。
使用黄芪五钱代替,药性虽减,但更加通用和兼顾,相对也更安全。
如此一来,通用版的祛痨丸可以分为祛热痨丸和祛寒痨丸。
祛热痨丸药效大概能有胡翊专诊开药的7成。
祛寒痨丸的药效,则有大概6-7成左右。
当然,这些还都是胡翊估算出来的。
要想知道具体药效如何,就需要试验用药,结合实践数据了。
这就又需要招募些肺痨病人,为他们免费提供药丸治疗,看看效果才知道。
初版的通用方有了,接下来就是制药和实践。
南京城的肺痨病人们,能来的基本都来了,不能来的,应该都是那些痨病入骨,病重到难以下床的病人。
他们大概已是性命危急,身体虚弱,很难前来医局就诊了。
对于这一部分人,就需要精准定位。
胡翊把制药的事安排下去,又在医局试点前出了告示。
凡病人或家属来领药丸时,需派一名医士跟随,断定是寒症还是热症,然后区分用药。
为此,胡翊就又要开始教太医和医士们怎样区分肺痨的寒症与热症,把每一种脉象的轻微差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