徃? ?首~发,
叔父还真有些本事,能做个粘合剂,把这些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凝聚起来,这就是他的长处了。
一会儿工夫,早朝开始了。
徐达、常遇春站在第一排,邓愈、郭兴站在第二排。
之前是山中无老虎,胡翊称大王,时而还站在武班首列。
现在功臣们回来了,胡翊直接便站到了第四排,在他前面还站着汤和与谢成。
“臣,胡惟庸启奏。
我大明已故官员章溢墓穴被盗挖一案,查至今日,尚无论断。
依臣想来,该着刑部派出密探四处排查,定要将这坏我大明体统、乱我朝廷法度的元凶早日缉出。
唯有如此,才对得起章溢大人的在天之灵啊!”
胡惟庸上奏之后,群臣们立即争相附和。
此事毕竟关系到满朝官员们的体面,章溢的墓被盗挖,凶手若是一直逍遥法外,以后这些朝廷大员们就都得担心自己的祖坟安危。
他们自然是希望早日缉拿到凶手,然后严惩之,以震慑宵小。
朱元璋坐在龙位上,点点头,同样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说道:
“此事只叫刑部密探去做,倒显得朕这个皇帝不上心了。
朕也是关心臣子的,既然地方官员查不出凶手,朕就派检校亲自查办,必定要给章溢家属和天下人一个交代。”
说到此处时,朱元璋狠狠地一巴掌拍在龙案上,愤怒的声音冷冷地道:
“此事,要与朕详详细细的查,这是咱大明的官员受辱啊,哼!
这凶手着实是反了天了!”
一见到陛下要钦派检校去查,而且为了章溢坟墓被盗挖一事,愤怒的不成样子。
百官们的心中都极为感动,在胡惟庸的带领下,满朝文武一起跪在大殿上,山呼万岁,齐声称颂皇帝陛下英明。
朝臣们全都低下头去跪拜,此时此刻,没有人能够看到朱元璋反应。
他的目光盯着胡惟庸,眼中带着一丝不满和烦躁,一滑而过。
而胡翊这个闲人,随着一起山呼称颂朱元璋的圣明,心中却是暗道:
“果然这事儿是老朱干的,这下狐狸尾巴不就露出来了吗?”
自己这位岳丈,还真是做了皇帝也带着三分贼性啊。
他派检校去查此案,倒不是出于对章溢的重视。
实则是怕刑部密探去查办,顺着蛛丝马迹查出一些不该查到的东西。
换成自己手下的检校则不然,出去洒洒水,案子也就结了。
此事反倒印证了朱元璋的心虚,那就证明掘章溢坟这事儿,必定就是他干的。
老丈人的腹黑,胡翊也算领教到了。
从赐死华云龙,到掘章溢的坟,可谓是不择手段。
由这些细节处,似乎已经可以预见到了,丈人到了晚年大行杀戮之事,罗织罪名搞大清洗,只不过是这些腹黑表现的延续。
官员们奏事时,胡翊是无事可干的。
终于在朝班上短暂的安静下来时,胡翊出列奏道:
“臣启陛下。
臣在民间开惠民医局这些时日,见到街市以上,民生还较为困苦。
目前正是我大明百废初兴之时,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故而臣请求设立东宫造物局,由臣亲自主持,改造一些日常所需品,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以促进民生向好,请陛下与太子批准。”
因为胡翊提及的是东宫造物局,自然是以太子东宫牵头来办的。
这事儿六部衙门就不好插手,御史言官们也不知道啥叫造物局,加之是改善民生所需,朝堂上是一点反对声音都没有。
朱元璋坐在龙位上,他只往下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杨思义的反应。
东宫之事,杨思义的户部也不会轻易插手,虽然此举可能涉及到与户部职能重叠、分权的嫌疑。
但杨思义这个中间派,也并没有任何不满之色。
中间派嘛,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然后实现一些心中的抱负。
他们既不那么贪权,又不那么贪钱,自保、追寻退路永远是第一要义。
见到杨思义没什么反应,朱元璋就很轻松了,随口问朱标道:
“太子,这造物局是以你东宫名义筹建的,你可有意见啊?”
“启父皇,儿臣不仅没有意见,还全力支持驸马达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