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封侯拜相 > 第108章 内鬼竟是皇帝自己

第108章 内鬼竟是皇帝自己

知到了当地,想要把事情办好有多难。

胡翊他们已经断定滕德懋是无辜的,此事便要进一步剖析蛛丝马迹。

偏偏在这时,门外通报,宋濂来了。

这宋濂本身就是浙东人,宋氏家族虽在金华,不属于处州管辖,但他们浙东派系难免有利益往来。

此时把他放进来讨论,只恐误了事。

胡翊就建议,叫宋濂避嫌。

朱标立即也开口道,“今日与驸马爷有家事商讨,请宋师安心去大本堂教课,就不必到文华殿来了。”

宋濂在殿外被拒,心中暗暗琢磨着。

只是太子殿下都开金口了,他也没得选,只好夹着书本去大本堂。

二人回过神来,再看后面的奏本。

当时处州正在修河道,河工们每日的力钱,是用白银和铜钱结算的。

滕德懋为促进大明宝钞流通,从清吏司提调白银十万两,兑换了十万贯宝钞,给河工们发力钱便改成了发宝钞。

这倒也是个办法,如此能进一步推行宝钞的流通。

不仅如此,滕德懋还亲自巡视街道,去各县落实具体的宝钞推行情况。

效果也是很好的。

一开始他担心商贾们只收银子和铜钱,拒收宝钞。

后来巡视完,发现商贾们也是分外配合,并没有拒收宝钞的情况发生。

他把这些事情上奏,写进给朱元璋的第二份奏书里。

朱元璋依然是很高兴的,这一次还重重奖赏了他。

可是接下来,事情就突然急转直下。

河工们不愿再去修河道了,因为发的宝钞花不出去,越发的不值钱。

滕德懋一开始还能坚持着。

可是春汛快到了,若不及时修理河道,汛期一至,河水暴涨,就要淹没庄田和街道,

撑不住的滕德懋,只能恢复使用铜钱和银两,又因为无钱可用,只得又从四处拼凑。

这样一搞,连官府都不用宝钞当钱了,民间的宝钞能不贬值吗?

只几日工夫,便从一贯钞换五钱银,跌落到一贯钞仅能换两钱银子的地步,暴跌了五倍。

这封奏书还是四五天以前滕德懋送来的。

不出意料的话,如今又过去了几天,只怕情况会更糟。

看过奏折之后,二人合计着,差错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胡翊忽然指着奏折的一处,对朱标说道:

“太子请来看,这里滕德懋哭穷,说是手中无钱,只得从四处拼凑,太子不觉得奇怪吗?”

胡翊一点,朱标立即也明白了:

“当地大户以一百八十多万两白银,兑换了同样数量宝钞,按理说,浙江清吏司衙门现在应该还存着这笔钱,怎会支不出钱来呢?”

莫非是因为贪腐?

胡翊觉得,滕德懋即便要贪腐,也不该这么快,做的如此明目张胆。

朱标也和胡翊打包票,说滕德懋是个清廉、忠心之臣,最多是脾气有些不好罢了。

既然不是因为贪腐,那便只有一个原因,这笔银子被调离了浙江。

按照当初的设想,朝廷出一些白银,再加之处州当地宝钞兑换得来的白银数量,将这些钱都要留在当地宝钞司,作为宝钞的锚定,开放宝钞兑换白银和铜钱的渠道。

只有宝钞和白银、铜钱相绑定,才能价值稳固。

可若是这笔银子被调离了浙江,可怎么办?

滕德懋手中没钱,宝钞便兑不得其他货币,你官府都不认宝钞为钱,不开兑了,那些宝钞持有者们能不慌吗?

自然在失去了锚定后,宝钞贬值就能解释得通了。

胡翊和朱标现在有些明白了。

敢一口气调动如此之巨的白银,这天下只有一个人,那便是皇帝!

简直离大谱!

胡翊心中暗骂了一句,搞了半天这个内鬼居然是朱元璋。

皇帝自己当内鬼,破坏自己要搞的钱事革新,这二货简直了……

胡翊和朱标此刻都已是心知肚明,十有八成就是朱元璋这个老毕登自己干的蠢事。

但这件事还要查证仔细才是,二人立即前往户部去调案卷,查看这几个月来的国库存银调动。

查看的重点肯定在浙江。

这一查不要紧,还真是朱元璋搞的鬼。

从上月到这月,朱元璋从浙江清吏司衙门提了两笔银子,第一笔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