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胡翊是傻子也能看明白了,幕后的主使之人就是杨宪!
刘基也在用行动告诉他,胡驸马,害你的人不是老夫啊!
朱元璋似乎也愿意帮胡翊出气,就顺着朱标的话说道:
“凌迟就凌迟,到时候叫你姐夫好好的报这个仇!”
这个事就定下来了,现在只等崔海和检校们掌握的证据交上来,便可立即定案。
聊了这么久,朱元璋情绪也舒缓些了,就问胡翊道:
“你明日无事吧?”
胡翊这几天已经把东宫趟平了,收拾完了那群属官们,接下来就轻松多了。
见胡翊没事,朱元璋就说道:
“明日学着上朝,看一场大戏。”
朱标就给胡翊解释道:
“那帮大臣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试探。”
朱标举例道:
“就比如今日的刘炳,他今日只上一份折子弹劾康茂才,这就是在试探爹和我的反应,如果爹对这件事有微词,那么这件事就会到此为止。”
“反过来,如果爹今日没有微词,明日御史台就会出现大量弹劾康茂才的奏章,这个事就要在朝堂上闹大了,所以爹叫你去看戏,明日的朝堂上一定会很热闹。”
胡翊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后,就事先问道:
“臣明日到了朝堂上,万一被他们牵扯出来,该如何应对,请陛下为我划一条线。”
这个“划一条线”就很有灵性,新奇的说法让朱元璋面带着笑容说道:
“你是要咱给你交个底,那明日到了朝堂上,你就装糊涂,你是个看戏的嘛,遇到啥难题就往东宫属官不能干预政事上推。”
胡翊这就明白了,这个没溜儿的老丈杆子喊他上朝去,那是真的叫他去看乐子的,并没有什么附加的任务要他完成。
看乐子就看呗,胡翊还挺想看看刘炳那嚣张的嘴脸呢。
明日看你笑,凌迟的时候看你哭。
眼见他起高楼。
眼见他宴宾客。
眼见他楼塌了!
等这三人在华盖殿里墨迹完,也到饭点上了。
“走走走,该回去吃饭了。”
回到坤宁宫,今日朱元璋的兴致还不减,与朱标还有胡翊聊起了大明货币的改革问题。
这也是今日说起筹措白银时,由此开了个头才想起来的。
朱元璋坐在饭桌上,一边啃着馒头一边说起道:
“咱们大明要开新气象,自然要发新钱,可是这些事令咱犯了难,你们都来出出主意。”
马皇后就说道,“你定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要论这些事就到朝堂上去论,跟我们几个妇人说什么。”
朱元璋知道,婆娘这是挑自己理呢。
他定的这个规矩也很灵活,执行起来全看自己心情。
需要马皇后进言的时候,后宫就可以干政了,不想听马皇后说话的时候,后宫就又不得干政了。
朱元璋只好厚着脸皮说道:
“反正坤宁宫里全是自己人,咱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说这些事,能凑个主意不是更好吗?一旦要是到了朝堂上,那些官员们一肚子心眼子,都为了自己个儿打算,谈论起来就不如咱们这么纯粹了。”
马皇后点着头道,“这话倒是对头。”
朱元璋可就犯了难:
“咱想发铜钱,大明开国了还用着元朝的纸钞,这算个咋回事?可是大明的铜矿也不够哇。”
朱元璋很头疼的道:
“只使用银子作钱,银子产量更少,跟不上,再说了银子作钱这个事也不好,咱有顾虑。”
现在大明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被困扰着。
元朝鼎盛的时候,有人口8500万。
现在大明开国,即便因为战乱和天灾导致了大幅度减员,但是6000万人口大抵是有的。
按照这个人口生下去,年复一年,人口会越来越多,所需要的基础货币数量也会越多。
但是现在缺铜、缺银啊,想以贵金属制钱是件很难办成的事。
朱元璋又想废止金银的货币属性。
这其实是个坑啊,开了此举会坑死后世百姓的!
后世张居正搞出个万历新政,启用一条鞭法,规定以白银作为货币,百姓们交税也只能依靠白银。
那时候的白银多是从海外流转进来的,都攥在士绅大族们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