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封侯拜相 > 第95章 力陈弊端,大明的货币需要改革

第95章 力陈弊端,大明的货币需要改革

胡翊看到这些奏章,自己都快气乐了。

这帮文官们一肚子花花肠子,难道会真的对自己示好不成?

果然,朱元璋随后又抛出了一份奏章过来。

胡翊接过来一看。

呦呵,又是这个熟悉的人。

上奏之人乃是中书典签刘炳,奏折上的内容很劲爆。

刘炳弹劾同知大都督府事康茂才纵容亲属干政、举荐失察、荐人不当、管教女婿陈允恪不严四重罪责。

还在奏章之中提出,要将康茂才罢免官职,以儆效尤。

胡翊看过了奏章,将其放回原位。

朱元璋便问道:

“看明白了吗?”

胡翊点着头,“臣看明白了。”

“举荐臣升官和参奏康茂才将军,这看似是两件事,实则却是一件事。”

朱元璋微笑着点头,看着胡翊,大有一种觉得“孺子可教”的感觉。

康茂才是湖北人,却又归属于武勋集团之中,属于是淮西武将集团边缘人士。

但即使是边缘人物,那也是李善长的下属,是武将集团势力构成中的一员。

御史们借机对康茂才发难,以此达到削弱武将集团权柄的目的。

可这件事又是因为胡翊惩处陈允恪而引发的。

文官们再一边参康茂才,一边保本上奏,要请求给胡翊升官,树立他为楷模。

这是把胡翊挂出来拉仇恨,当靶子打呢!

挑拨胡翊和武将们的关系就不说了,胡翊与李善长已经有了隔阂,这一招能使李善长对胡翊的怨恨再加深一层。

不仅如此,这里面还憋着要胡惟庸、胡翊叔侄相残的坏心思呢。

而且从表面上看,这些憋着坏的文官们,反倒好像在拉拢胡翊,在向他示好一般,做的并无任何违规处。

这就是在阴戳戳的害人了。

胡翊不禁感慨起来,叔父说的确有道理,中书省的争斗真是深似海啊!

他这还未进中书呢,在太子东宫做着事,又有长公主和太子的庇护。

即便如此,还是逃不过别人暗中阴狠的加害他。

朱元璋从胡翊的眼神之中,感受到了杀气。

他一直觉得这个女婿有些窝囊,但是这一次,却明显从胡翊的身上看到了以前所看不到的东西。

而胡翊也并未因为朱元璋是皇帝,就在他面前掩盖自己身上的杀气。

朱元璋就故意激他道:

“啧啧啧,气的不轻嘛,回去了到灶台上去吹火,咱们晚上蒸包子。”

随即,他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就问胡翊道:

“你现在是何想法?”

胡翊毫不掩饰自己的动机,直说道:

“臣想借着归德府的案子,把刘炳送到阴曹地府去见阎王!”

看到胡翊那认真的模样,朱元璋哈哈大笑,就连朱标也有些忍俊不禁起来。

朱元璋笑着道:

“你这孩子倒也实诚。”

胡翊敢当着他的面这么说话,不加任何一点掩饰,这倒挺令朱元璋感到意外。

不过倒也都在情理之中。

毕竟胡翊当着他的面说过好多次了,在他这个皇帝的面前,只说真话。

朱元璋心里忽然有些高兴的说道:

“你的要求咱准了。”

他随后又补充道:

“抓了刘炳那天,监斩官的位子咱留给你。”

朱标立即便加了一句道:

“爹,似这等大罪,理当凌迟!”

凌迟啊!

这可太好了!

胡翊正恨不得将刘炳大卸八块呢,最好是连他背后的杨宪一笔勾了,全部送到阴曹地府去见阎王!

毕竟如今的御史中丞是杨宪,没有杨宪点头,御史台敢同时出来这么多言官搞事情吗?

胡翊这会子好像有些明白了,刘伯温当时辞了官,又叫儿子送了一盒湖笔过府来。

这个聪明人通过这些举动,似乎是在告诉胡翊,我没有加害你之心,你不信我就躲得远远的。

胡翊心说,刘伯温此人真是高明啊!

本来在朝中就和李善长不对付,上次凌说被杖毙的事,又令他身带指使的嫌疑。

刘基因此选择了辞官自保。

如今刘伯温走了,杨宪执掌御史台,再度对胡翊动手加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