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来反复看,思考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写了这个。
他很快排除了字迹是伪造的。
因为他很确定,这里面的内容就是他早期的想法,是他六十年代在NASA时候的想法。
奥尔德林循环器,公开是在1985年,因为那时候他觉得自己搞不定,所以选择和普渡大学合作,希望能够共同完成这个概念的论证。
但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他早就开始了。
关于建立地球-火星循环飞行器的想法,在1962年他加入NASA成为宇航员之前就已经有了。
奥尔德林是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宇航员,而且是轨道力学方面的博士,因此他被宇航员们调侃为会和博士(Dr. Rendezvous)。
1985年的奥尔德林循环器。
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
早就没人对奥尔德林循环器抱有期待。
甚至连他自己也不再期待。
结果这封信,又重新把他内心的火焰给点燃。
这时,奥尔德林从二楼的书房里不断翻捡旧物,找到比这份论文草稿还要陈旧得多的纸张。
翻开关于奥尔德林循环器轨道力学分析的那一页。
两边的公式一模一样。
不过寄过来的那一份,还多了一段话:
“和教授的沟通非常有成效,教授给我提供的优化建议很有帮助,我需要考虑到加入数值积分的方法,结合更精确的行星位置数据来优化循环器轨迹。”
教授?
泛起嘀咕之后的奥尔德林又重新看了遍论文草稿。
如果把写这篇论文的人称之为过去的奥尔德林,而自己是现在的奥尔德林的话。
那么在论文草稿中,过去的奥尔德林把教授吹到天上去了,教授简直是无所不能。
动不动就是教授的建议要考虑,教授这里提的太有道理了,这里有点问题需要下次要和教授商量一下。
可问题在于,奥尔德林认识很多教授,什么斯蒂芬教授、约翰教授、托马斯教授等等,数不胜数。
但现在的奥尔德林怎么从来不记得在60年代,自己对哪一位教授如此推崇过。
而且为什么教授就只有教授,连个姓都没有。
奥尔德林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自己过去从来没有真正的活着吗?
为什么他会肯定这是自己写的。
因为这封信里的学术论文手稿公式和参数,和他书房里封存的草稿公式和参数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这封信里的学术论文纸张要新的多,虽然都是老式纸张。
然后就是通篇存在感爆棚的无名教授。
“到底哪来的教授,我会一点印象都没有?”奥尔德林实在是想不明白。
已经踏上回国航班的林燃和李小满,因为可以远程上课的缘故,林燃放下了一年半完成登月的豪言壮志,李小满从风险的角度出发,选择先和林燃回华国观望。
毕竟要是林燃真的在华国搞定了登月。
那她在阿美莉卡确实有危险。
半年名满天下,菲尔兹到手,李小满感觉自己已经彻底看不懂林燃了。
本来在阿美莉卡也没有牵挂,伯父伯母也算亲人?
在华国方面安排的专机上,李小满问道:“阿然,奥尔德林真的会乖乖把自己所有积蓄都掏出来给你吗?”
钱从哪里来?
林燃给的回答是从奥尔德林身上掏。
作为登月第二人,动不动就全球捞金。
跑到各种电影里客串角色,林燃要把他身上的所有钱给榨干。
也不枉自己在60时空时不时就指点你那奥尔德林循环器要怎么设计,轨道要怎么设计了。
林燃心想。
没错。
信都是林燃寄出去的。
论文草稿是从60时空的奥尔德林手上拿的。
作为1965年NASA说一不二的局长,教授愿意屈尊和奥尔德林聊他所谓的循环器。
当时的奥尔德林简直觉得自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伯乐。
前面有提到,宇航员们调侃他会和博士,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友善的称呼。
宇航员们也没有因为他是博士就优待他。
恰恰相反,因为他是博士,大家都对他有种淡淡的疏离,会和博士其实也带有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