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女人的心机
采玉山,海拔四千米处。
冷冽的寒风依旧呼啸不停,似乎有意要阻止胡力他们登顶,眼下如果执意前行,很有可能会发生与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一样的情形,所以几人商讨了一下,打算继续等待强风减弱再作出发。
“哎,老马,趁这会儿功夫,你给我们讲讲那姓郭的事呗,听说他爹和老胡的爷爷,以前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淘沙官,还替孙殿英盗过墓?真有这事?”缩在高山帐内的宋财,对着双手哈了哈气说。
“郭墨我并不是很了解,但他的父亲,我们倒是听说过一些。”说到这,马回看了看身边的阿诚,示意他来介绍郭老三。
“没错,郭老三这个人,在淘沙官这个行当里很有名,他当年从Y国商人那里偷取帛书的事迹,可谓是惊动了所有圈内的人,我也是自从加入何家以后,才听说的这些事,但我认为可信度很高,应该不会有假。”阿诚接过马回的话,脸上的气色已恢复了大半。
“那你快给我们说说吧,反正外面的风雪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宋财挺了挺腰,满脸期待的看着阿诚。
“行,那我就跟你们简单讲一下,民国时期的两位身怀绝技的淘沙官,郭老三和胡少华的故事。”阿诚将视线移到了胡力身上。
“爷爷?”胡力呢喃了一声,随后看向阿诚。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力对爷爷胡少华的印象已趋于模糊,甚至连他的模样都开始渐渐淡忘,对于他的一些生平事迹,更是一无所知,眼下阿诚能够讲述关于爷爷的一些事,自己当然不能错过。
此时,阿诚将目光移到了帐篷外。
盯着那一片片往下缓缓坠落的,鹅毛般大小的雪花,好像那上面承载了有关胡少华和郭老三的故事。
酝酿了一会,阿诚才开始讲起了这两名传奇人物的故事。
民国宣统年间,也就是1912年。
一座陵墓中,有两名男子正蹲在墓室的一角,背着外面的十多名士兵小声商议着什么,这已经是他们陪同墓外的大军阀,淘的第十八座大墓了。
“怎么样,这可是个好物件。”一名中年男子低声询问同伴的意思,尽量使得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但还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要不,咱私吞了吧?”
“依我看,这东西沾不得,还是如实交给大帅吧,不要惹麻烦。”回答的男子显然比发问人要稳重,他看了看外边正在朝里走的两名士兵,又看了看男子手中的半卷帛书,推了推发问的男子,“来人了,这东西留不得,走吧。”
先前的那中年男子见官兵们走了进来,也不敢私藏,只得恭敬的将刚才发现的那只木盒子上交了,率领这次行动的统帅非常高兴,次日便让人联系了一名Y国商人,以高价将那藏有两卷帛书的木盒子出售了。
阿诚告诉胡力和宋财,这位统帅便是民国的盗墓狂人孙殿英,在墓室为他淘沙寻宝的两名男子,一人叫胡少华,另外一人没有名字,人们都叫他老三,他便是郭墨的父亲郭老三。
当天在墓室中说要私吞的正是这名叫郭老三的人,自从孙殿英将帛书卖掉过后,郭老三整天魂不守舍,胡少华知道他一定还是放不下那本帛书,本想规劝几句,几日后却发现郭老三已经不知去向。
后来,孙殿英被捕病死于牢狱中,胡少华便拥有了自由身。
深知自己罪孽深重的的胡少华,一心想要赎罪,最后把希望全部寄托到了自己的儿子胡国强身上,将毕生的淘沙之术传授给了儿子,但却一再叮嘱不可误入歧途,否则必遭天谴。
老爷子去世不久,好在胡国强也倒争气,加上胡少华生前的有意栽培,胡国强顺利成为了一名考古学家,在一些难度较高的田野考古中,运用到胡少华教授的淘沙技艺,时常为考古队解决了不少难题,一再得到上级的肯定和嘉奖。
三十五岁时,胡国强已经是考古队里的副领队了。
“后来的事,你应该都知道了。”说到这,阿诚顿了顿,“你父亲成为副领队后,郭墨就派他前往Z区寻找我们看守的那座陵墓,企图夺走玉匣,他之所以知道玉匣的位置,就是从那上卷帛书中推断出来的。”
“噢,原来老胡的爷爷发现郭老三消失的那一天,那姓郭的已经将帛书偷到手跑路了。”宋财摸着下巴,沉思半饷后说,“不对,帛书不是一共有两卷么,他既然都进了那Y国商人的家里,为毛不将两卷都拿走,只单单拿走了上卷,这不像他的作风呀,如果说老胡的爷爷猫进了那里,只偷走半卷我倒相信。”
“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