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以为这两侧的滑轮是供连努前后移动所用,直到他用手轻轻晃动努臂,才惊讶的发现,滑轮不但可以供连努来回移动,更恐怖的是它们还能自动进行高度的调整,便于对敌人的精准射击。
小心翼翼地一番摸索后,胡力发现这些连努居然能够进行360度的旋转,当努机固定在滑轮的某个点时,它便可以将努箭翻转到对着耳室的方向。
胡力心想,幸亏自己发现的及时,否则即使他们侥幸走到耳室位置,这些连努极有可能在他们踏上石墩的时候,在后面放冷枪,到时候就算是阿诚那样的身手,恐怕也不会反应过来,他和宋财就更不用说了,想想都冒出了一身冷汗,设计这座陵墓的家伙真是个狠人。
弄清楚滑轮的作用后,胡力赶忙看向连努本身的卡槽部分,也就是储存努箭的地方,相当于现代枪械的弹夹。
胡力伸着脖子,踮起脚尖,嘴里依旧叼着那只手电,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里边儿的卡槽部位,宋财的肩膀快要被胡力给踩断了,疼的他直龇牙,不过他还是咬着牙坚持着,他明白,现在能否躲过这些连努就看胡力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能前功尽弃。
想到这,宋财挺了挺身子喊着:“加油,老胡,你可以的,动作大点没事儿,你宋爷我能扛得住。”
胡力神情凝重,没有说话,他能感受到宋财吃力的状态,于是手下的速度也开始加快了,通过刚才的观察,他已经知道这种连努并非所谓的‘一努十矢俱发’。
而是‘三努单发’。
且以胡力目前的判断,这些连努当初改造的时候,也不是按照连发去设计的,有故意设计此种结构的嫌疑。
目的很明显,可能就是为了虚晃一招,就像阿诚刚才那样,如果他们自认为躲过了一劫,宋财没有发现这些重新“上膛”的努箭,恐怕他们现在已经躺在地上了,身上遍布箭头。
这种连努的卡槽里面放置了三支凤羽箭,这和现已出土的一种先秦的三箭槽努机,极为相似。
无论从结构还是体积,抑或是发射的原理,差不多都与先秦的连努无异,胡力之前在某博物馆参观过那把先秦的三箭槽努机,因此他敢确定改造这些连努的家伙,一定是借鉴了先秦的制作方法,包括那批悬挂在耳室正上方的青铜剑。
如此一来,为什么在译马陵墓中可以见到早它八年多年的先秦时期的物件,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了,也许是这位设计陵墓的高人出自对秦朝制作技艺的一种个人崇拜。
众所周知,秦朝的冷兵器制作水准相当的高,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里出土的先秦箭镞(箭头)中,通过对比后发现它们的误差精确到了仅仅几微米的程度,简直高的吓人,很难想象秦朝时的工匠是怎么锻造出来这些兵器的。
所以这座陵墓的设计者,将先秦的青铜剑和连努的制作方法,照搬到八百多年后的T国王朝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在完全弄清楚滑轮的作用和连努的卡槽后,胡力从宋财的肩膀上跳了下来,此时宋财的两个肩膀已经失去了知觉。
“辛苦了,老宋,待会我给你揉揉。”胡力刚想用手拍一拍宋财的肩膀,看到他那痛苦的表情,又迅速放了下来。
“大爷的,都快断了,下次碰到这种事,你在下边儿,我可不干了,哎哟喂,痛死我了。”宋财见胡力一脸的轻松,就料到他一定是弄清了里面的门道。
“行,下回换我成了吧。”胡力拍了拍宋财的后背。
“这还差不多。”
“怎么样?”见到胡力如此信心满满,阿诚的眉头也松弛了一些。
“都已经看过了,幸亏我们发现的早,要不然真着了设计者的道。”胡力凝望着头顶上的箭头,心里不禁感到有些后怕,“那个滑轮可以进行360度的旋转,就算我们现在站的位置是在石墩那儿,只要我们踏上那些石墩,我估摸着这些连努就会自动将箭头旋转至我们的后背,让我们猝不及防。”
“妈的,这也忒损了吧,还带自动的?”
阿诚面色又变得凝重起来,点了点头,似乎也在为此而感到庆幸。
胡力看了看阿诚,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不过,好在这些连努是仿的先秦的制作方法改造的,除了那些努箭不一样外,构造的原理和卡槽都是一模一样的。”
“三箭槽连努?”阿诚的眼神含有一丝期待,他明白如果真是三箭槽连努,那么他就有法子解决现在的困境。
“是的,卡槽里现在只有二支凤羽箭了,加上地上的这些,正好一共三支。”胡力和阿诚的脸上都浮现出了笑意。
“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