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三槽连弩
“这是一种连努。”
“诸葛连努?”
“应该是后来加以改造的。”
“改的哪?”
“改了卡槽还有努机的两侧,就是我刚才跟你们说的那个类似于滑轮的地方。”
“嘶~你说,这连努,该不会真是诸葛亮发明的吧!”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努,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胡力说,“《诸葛亮传》里就是这么记载的,连努和木牛流马都是他发明的,应该不假。”
踩在宋财肩膀上的胡力,打着手电正观察着那些连努的结构,突然身子一晃,险些掉了下来:“喂,你站稳点行不行。”
“我也不想啊,你快点儿,我腿都麻了。”宋财一头都是黄豆大小的汗珠,找准了重心之后,这才勉强站稳。
“马上,再坚持一会。”
胡力用嘴巴含着手电末端,将光亮打在一个伏努上,看了半天才真正弄明白这些伏努的构造。
这种伏努实际上是一种连努,也称诸葛连努,发明它的人正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据说当时他设计的连努可以一努十矢俱发,意思说可以连续发射十次,理论上来说六秒钟就可以射出十支箭。
1964年在四川出土的,蜀汉景耀四年铜努机,与胡力现在看到的这种结构的伏努一模一样,只不过那个体积要小很多,算是一把迷你铜努。
确定了这些是连努后,胡力开始观察最关键的一样东西,就是努机的卡槽还有夹在努机两侧的那个滑轮一样的部件,如果把这两样东西搞清楚就能知道这种连努的发射原理,兴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避免这些连努的攻击,解出这道机关。
此刻,胡力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谁也体会不了他这种,被几百支杀伤力不亚于子弹的凤羽箭对准额头的滋味。
“老宋,往左边站一点。”胡力让宋财调整位置,以便他观察努机的两侧滑轮。
宋财应了一声,这回没有再抱怨,因为他知道胡力很有可能看出什么门道来了。
一旁的阿诚,依旧保持着高度警惕,手里捏着两块碎石,如果胡力面前的那支连努有什么异样,他会第一时间将箭头打掉,他有信心在连努发射的时候打掉第一支箭,可如果这次是连发,他也没有把握能阻止。
所以,现在三个人的心都悬在胸口。
这回,只能靠运气了。
待底下的宋财调整好位置并站稳后,胡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准备用手去触摸面前的一把连努,因为光靠看他已经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他想要调整那把连努的位置,这样才能做出更精确的判断。
胡力扭头看了一眼下面的阿诚,两人目光对视了一下,阿诚知道他的想法,点头示意他尽管去做,如果有意外他会及时出手。
得到鼓励后,胡力重重吁了口气,但还是够不着连努的两侧滑轮,于是他让宋财又往前走了几步,现在他们距离方才阿诚用脚尖触碰的那片区域,只有不到半步。
“老宋,这次一定要站稳了,你要是往前多晃半步,我们都得玩完,第一个死的就是你。”胡力故意把顺序颠倒,以他多年对宋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长记性,不把事情的严重性说出来,这家伙永远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果然,听完胡力的话之后,宋财说了一句脏话,便稳稳的立在那,像只石狮子似的,就连藏在鞋里的脚指头也不敢动。
这次的位置很舒服,不但能够到连努的两侧滑轮,还能看清里面的卡槽内部结构,可谓是一举二得,就是风险性也增加了一倍。
事不宜迟,胡力下了很大的决心,伸出去的两只手都在控制不住的发抖,这也是人之常情,就算现在上来的是阿诚,恐怕他的内心也不会一点波动都没有。
万幸的是,当胡力的两只手触碰到连努的时候,过了有一秒钟,他的心里才彻底踏实了下来,同时地面上的宋财和阿诚悬着的心也暂时落了下来。
虽然危险尚未解决,但起码证实了一点,那就是触发这些连努的机关一定不在它们本身,而是距离宋财半步远的那片区域。
只要有人走到那,无论踩的是哪一块石砖,一定会触发控制这些连努的机关,那时候就会重蹈阿诚的覆辙。
此刻,胡力明白只要不去触碰连努上的努机,对着自己的那支凤羽箭就如同虚设,怀着这种心态,他对那把连努的两侧滑轮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结果出乎他的意料。
刚才胡力从底下看的时候由于距离太远,光线比较暗,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