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一张人脸的疑惑
周五,G园,财力斋内。
一台柯达相机摆放在胡力的工作台上,这是一台89年产的老相机,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公认的数码相机,它能够直接将照片储存在闪存卡中,现在早已经停产了。
工作台旁边还摆放着几本相当厚实的Z语书和一些奇形怪状的汉字手稿,之前马回交给胡力的那三幅手绘图和照片被掖在厚重的书本里,胡力正在专注的盯着笔记本屏幕,看样子已经研究了有一会儿了。
14寸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张照片,图像虽模糊不清,但是隐约可以看见那上面印着一张人脸。
胡力点击着滚轮,放大后反反复复的仔细观察,他发现照片是以一块块模糊的方形物体为背景,上面刻有多种几何纹路,从拍摄角度来看,胡力猜测这张照片应该是拍摄者在慌乱中拍摄下来的,据他多年的考古经验推测,那一块块方形物体应该是某个朝代的墓砖,这张照片也许就是在墓室中拍摄的,而那张人脸也极有可能是威胁到那名拍摄者的人,想到这胡力即激动又困惑。
二天前,躲在财力斋里屋蒙头研究古文的胡力,突然收到了一件快递包裹,对方的发货地址填的是H省考古研究所,那是胡力三年前辞职的老单位,胡力心想着难道是要返聘自己回去?或者是又出土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需要自己鉴定一下?
后者这几年胡力还真没少干,往往收到这种包裹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能够小赚一笔,加上胡力与考古所的关系,考古所一般都会支付一笔可观的鉴定费。
于是胡力怀着愉悦的心情拆开了包裹,才发现是自己多想了,里边居然装着一款89年产的柯达数码相机,从已经被抹的掉漆的按键上判断,这台相机应该被经常反复使用,可是考古所为什么无故寄一台老式相机给自己,正当胡力苦恼的时候,他发现包裹里还附带了一张纸条。
上面写到:胡力同志,你好。不日,X区某施工队于阿里地区发现了一些零散的勘探装备,经过排查后发现其是当年胡国强同志率领的考察队所遗留装备,其中的一台柯达相机,正是你父亲当年所用之物,所里综合考虑后决定现转交给你,权当留作纪念。
——H省考古研究所
2009年11月17日
看完纸条后胡力才明白,原来考古所是把这台相机当做父亲的遗物转交给自己,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做法着实令人感动。感动之余,胡力险些将父亲有可能还活着的消息通知了考古所,但转念一想马回临走前的叮嘱,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况且即使他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他。
怀着对父亲的思念,胡力下意识的将相机中的闪存卡(当时只有200兆)取出,结果在这张尘封了十几年的塑料卡片上,意外发现了一张令人疑惑不解的人脸。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他觉得父亲就是那个慌乱中按下快门的人,或者是父亲当年随行的队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张模糊的人脸一定与失踪的考察队有着某种关联,否则这张照片也不会被无故拍下。
当然,这一切仅仅是胡力主观上的猜测,从发现那张人脸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提醒自己一定要非常严谨的对待这件事,因为这背后不仅牵扯到父亲的性命,还有关于当年整个考察队失踪的真相,所以要想弄清楚这一切他还需要去找一个人,兴许他可以帮助自己解开那张人脸的疑惑。
简单的交代了宋财两句,胡力便驱车来到了S市某私人别墅区内,这里有他要找的人。
此人便是原H省考古研究所的所长——郭墨,同时也是当年胡国强的直属上级,也正是由于他的建议,当年年仅十岁的胡力才得以被考古所收留,两个人的关系自然不言而喻。
由于在考古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出过不少关于考古研究方面的著作,一些闻名中外的大型墓穴都是由他带队发掘的,后来被调到了S市一家博物馆担任那里的副馆长,同时他还是文物保护协会的会长以及一家私立医院的院长,早年间郭墨也走南闯北,为自己积攒了不少的财富。坊间曾有人传闻,郭墨的父亲是民国时期一位小有名气的淘沙官,对此郭墨始终缄口不提,如此一来倒更像是默认。
像这样级别的人物,住在这种豪华的别墅区,一般都会雇佣许多保姆或管家;但郭墨不同,偌大的别墅只有他和一名照顾他生活起居的保姆,再有就是一名司机,平时也负责打理院内花草树木,再也没有别人了,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人老了图个清静。
与司机大叔打了声招呼,胡力轻车熟路的奔向二楼的书房,虽然这里已经来过无数次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