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绝不容许有人借此动摇朝廷根基。谁敢挑战皇权,谁就该付出代价。”
众人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多言。
赵德海立刻应命而去。
温云眠望着殿外初升的朝阳,心中却并无半分轻松。她知道,景和不会善罢甘休,这一轮不过是开始罢了。
夜幕降临,东宫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景和冷峻的脸庞。
沈寒舟推门而入,神色凝重:“殿下,江南义学已有三人被捕,另有五人逃往外地,刑部正在追捕。”
景和坐在书案前,手中握着一封密信,眉头紧锁:“母后这次下手太快了,我们还未完全布局,她便已先发制人。”
沈寒舟沉声道:“属下怀疑,宫中可能有她的人。”
景和冷笑:“这还用说?母后身边,从来都不缺眼线。只是没想到,她竟如此果断,直接将那几个学子定性为谋逆。”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向远处的太极殿:“母后这是在杀鸡儆猴,警告所有人不要站在我这边。”
沈寒舟皱眉:“可这样一来,我们的计划岂非难以继续?”
景和转身,目光锐利:“不,恰恰相反。她的手段越狠,就越说明她已经慌了。”
沈寒舟一怔:“殿下是说她在害怕?”
景和点头:“不错。她知道,民意一旦倒戈,她便无法再掌控局势。所以她才急于出手,想用铁血手段震慑人心。”
他轻轻一笑,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可惜,她错了。越是打压,百姓越会怀疑她的动机。而我们,只需要顺势而为。”
沈寒舟思索片刻,缓缓道:“属下明白了。我们会让民间的声音更响亮,让百姓自发请愿,请太子亲政。”
景和嘴角微扬:“不错。母后最怕的,不是朝堂上的争斗,而是民心倒戈。只要百姓纷纷上书,她即便再强势,也无法抗拒。”
沈寒舟抱拳:“属下这就去安排。”
夜风穿堂而过,烛火微晃,映照着他坚定的目光。
这一夜,东宫书房灯火未熄,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三日后,京城街头巷尾再次传出一则惊人消息:
“太后欲废储!”
起初只是坊间传闻,随后便有人张贴告示,称朝廷内部已有密谋,意图另立新君,甚至有传言称,太后已秘密召见几位宗室老臣,商议此事。
短短数日,整个京城陷入恐慌。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百姓惶恐不安,士子们更是群情激愤。
与此同时,一封由京中士绅联名所写的奏折悄然送入宫中,内容直指太后专权,恳请太子早日亲政,以安天下之心。
温云眠坐在太极殿中,手中捏着那份奏折,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赵德海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太后,此事该如何处置?”
温云眠轻轻放下奏折,缓缓道:“看来,景和终于要掀桌子了。”
她抬眸看向赵德海,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冷意:“传旨,命大理寺彻查江南义学背后是否有朝中势力操控,另命京兆尹严查街头张贴告示之人,若有煽动者,一律拿下。”
赵德海连忙应声而去。
温云眠靠在椅背上,目光深远:“景和,你以为你已经掌控了局面。可惜,你忘了,真正的权谋,从来不在表面,而在人心。”
夜风拂过,吹动帘幕,月光洒落,映照着她脸上那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风暴,已然掀起。
而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