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时光里的棉花糖 > 第61章 老街新生

第61章 老街新生

板路上,崭新的路面闪着细密的光泽。经过三个月的修缮,老街终于揭开了新的面纱。每一块青石板都经过精心打磨,既保留了百年踩踏的痕迹,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两旁的骑楼在晨光中投下斑驳的影子,老街特有的烟火气息渐渐苏醒。

钟楼事件后,文物部门介入调查,地下密室的发现让这条老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关注。专家们发现密室中保存的文物价值连城,其中不乏清代商业文书和民国时期的重要档案。这些发现让映月巷在古城保护名录中的地位一下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暖月站在糖果店的门口,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新装的红木橱窗是程屿特意从苏州老作坊定制的,每一个雕花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各色糖果在晨光中闪着诱人的光泽,圆形的、方形的、动物形状的,每一颗都是暖月按照奶奶的配方亲手制作。门前的老式铜铃是从张叔店里淘来的百年老物件,被微风轻轻摇晃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店内,原本斑驳的墙面已经修复如新,但特意保留了一小块老墙砖,上面还留着暖月小时候刻下的记号。玻璃柜台是新定制的,却模仿了老式糖果店的样式。墙上挂着奶奶的老照片,她正在制作棉花糖时的笑容,温暖依旧。

"老板娘,这个桂花糖是传统工艺制作的吗?"一位拿着相机的年轻人好奇地问。他戴着文艺范的圆框眼镜,手里还拿着一本笔记本,看起来是个美食博主。

"是的,"暖月微笑着取出一块淡黄色的糖果,外形精致,散发着淡淡的桂花香,"这是我奶奶传下来的配方,每一步都是手工制作。您看这个花纹,是桂花瓣的形状,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能做出来。这个温度的掌控全凭经验,差之毫厘就会失败。"

说到这里,暖月不禁想起学艺时的场景。为了掌握这个技巧,她整整练习了三个月,失败了无数次。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辛苦的日子反而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太好了,我在抖音上看到你们店的视频特地来的。"年轻人兴奋地说,镜头对准了暖月手中的糖果,"能让我拍个制作过程吗?我的粉丝们对传统手工艺特别感兴趣。"

暖月正要回答,程屿从店里走出来。他今天穿了件浅色衬衫,衣袖挽起,显得干练而亲切:"暖月,李婶来了,说有重要的事。"

穿过熙攘的街道,暖月感受到了老街焕然一新的活力。张叔的古董店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是来参观民国家具修复展的。王大爷的钟表店传出滴答的报时声,几个年轻学徒正认真地听他讲解机芯构造。李记糕点店飘出阵阵桂花香,老板娘忙得不亦乐乎。

李婶的茶馆现在是街上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进门就能闻到龙井的清香,老式竹椅被擦得锃亮,客人们三三两两,品茶聊天。墙上挂满了老街的老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配有二维码,扫描后能听到街坊们讲述的老街故事。茶香与桂花香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穿越回了旧时光。

"看看这个!"李婶激动地递过一张文件,手都有些发抖,"文创街区的批复下来了!以后每个月都可以办文化集市!这可是咱们老街的大喜事啊!"

暖月接过文件,看到上面清晰的红色印章,一时间百感交集。记得当初为了保护老街,大家费了多少心血。街坊们齐心协力,程屿不眠不休地修改方案,陈总最后关头的支持,还有那个改变一切的地下密室。如今不仅保住了老街,还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了,"程屿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博物馆那边说,地下密室里发现的文物修复得差不多了。下周就可以在街上办展览。"他的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有几件文物特别珍贵,据说是清代商会的印信和账本。"

地下密室的发现是个转折点。那里不仅藏着清代的商业文书,还有大量反映老街发展的历史资料。专家们从中发现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记载,甚至还原了百年前映月巷作为重要商埠的繁华景象。这些发现让映月巷一下成了城市的文化地标。

"要我说啊,"张叔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年轻学徒,"咱们老街这是时来运转。你看王大爷的钟表店,现在每天都有人来学修表。李记的桂花糕更不用说,订单排到下个月了。"说着,他得意地捋了捋花白的胡子。

确实,自从老街重新开放,各家老店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张叔的古董店开了修复工作室,每天都有年轻人来学习传统工艺。店内的一把百年老椅子成了"网红",不少人专门来拍照打卡。王大爷的钟表店成了"非遗"教学基地,那些老式座钟、怀表的修复技艺终于有了传人。连中央电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