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的短信让暖月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程屿,快看!"她将手机递过去,屏幕上的信息只有简短的几个字:钟楼地下发现密室。映月巷的钟楼伫立了百年,地下竟然藏着这样的秘密?暖月的心跳加快了。
"这个时候?"程屿皱眉,目光中闪过一丝担忧。昨天才发现的地下水系异常,今天就有了新发现,这绝非巧合。正要说什么,手机又响起来。这次是陈总的来电。
"暖小姐,不知是否有空?我在'听风茶馆'等你们。"陈总的语气出人意料的平和,与之前盛气凌人的态度判若两人。"有些事,我想当面和你们聊聊。事关老街的未来。"
暖月看向程屿,心中犹豫。钟楼的事情更急,但陈总主动示好也不能不管。程屿似乎看出她的担忧,点点头:"我陪你去。张叔那边我已经让李婶先过去了。而且,"他压低声音,"这或许也是了解真相的一个机会。"
"听风茶馆"是城里最高档的茶楼,位于江景区一幢百年老宅内。茶楼保留了老宅原有的建筑风格,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推开镂空雕花的老木门,淡淡的檀香混合着茶香扑面而来。庭院里一棵老桂花树下,茶艺师正在古井边汲水,水声清脆,与庭院中的竹叶沙沙声相得益彰。暖月注意到,这口井的砌筑方式与映月巷的老井极为相似。
陈总选了二楼最雅致的临江包间。推门进去时,他正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江面出神。窗外的江水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远处的山影朦胧。听见动静,他转过身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来了。"
这个笑容让暖月愣了一下。记忆中的陈总向来是一副商人的精明模样,西装革履,气势逼人。何时见过如此平和的表情?她甚至在那双总是算计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真诚。
"坐。"陈总亲自走到茶案前,动作娴熟地为两人泡茶。暖月注意到他今天的茶具都很考究,茶盘是百年老紫泥,茶壶更是名家精品。"这是今年新采的明前龙井,产量很少,一般人喝不到。产自狮子峰顶,一斤要价数万。"
暖月接过茶杯,茶香浓郁沁人。她注意到陈总今天一改往日的定制西装,而是穿了一件老布衣,整个人看起来温润许多,倒像个文人雅士。这样的转变让她有些不适应,却又隐约觉得,这或许才是他的本来面目。
"其实,"陈总放下手中的茶壶,开门见山,"我今天是来道歉的。"他抿了一口茶,目光透过茶雾望向窗外,"这段时间,我做了些错误的决定。为了利益,差点毁了一段历史。"
程屿放下茶杯,眉头微皱:"陈总这是?"
"昨晚我母亲住院了。"陈总的声音突然哽咽,那份商人的精明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一个儿子的脆弱。"她已经八十多岁了,最近总是念叨着小时候的事。昨晚她说想吃小时候的点心,我找遍全城,都找不到那个味道。"他停顿了一下,"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穷,过年时母亲总会带我去映月巷,买一块糖果,分两次吃。那时候的幸福,是现在再多钱也买不到的。"
窗外的江风吹进来,带着潮湿的气息,吹动了窗帘,也吹乱了陈总的思绪。
"那时候的映月巷,每家店铺都有自已的特色。"陈总的目光变得深远,"糖果店的棉花糖,李记的桂花糕,张叔家的古董,每一家都是一段故事,一份记忆。现在想想,那些老手艺,那些传统,才是真正的财富。"
暖月握紧了茶杯,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她没想到,在陈总这样一个成功商人的外表下,也藏着这样柔软的一面。或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那个怀念过去的小孩。
"所以,"陈总直视暖月,眼神坚定,"我决定调整项目方案。不是简单的拆迁改造,而是要建一个真正的文化产业园。保留老建筑,引进非遗项目,让老街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记忆,那些故事,继续传承下去。"
他从旁边的紫檀木书案上取出一份文件夹:"这是新的规划方案。核心区域完全保留原貌,周边配套现代设施。每家老店都有优先权,可以继续经营,我们负责改造和推广。这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工程。"
程屿翻看方案,专业的眼光在图纸上扫视,眼前一亮:"这个构想很好。既保留了传统,又增添了现代气息。尤其是这个水系规划,完全尊重了老城肌理。"
"而且,"陈总补充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我们会设立文化基金,专门扶持老字号发展。糖果店可以作为第一个示范项目。你奶奶的手艺,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暖月觉得有些不真实,一时说不出话来:"陈总为什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