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时光里的棉花糖 > 第48章 文化遗产

第48章 文化遗产

区文化局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老式吊扇吱呀作响,带着一丝闷热。暖月和程屿坐在长桌一端,面前摆满了厚重的申请材料。从昨天见过李教授后,他们连夜整理了所有档案资料,纸页边角早已被翻得微微卷起。暖月悄悄整了整有些皱了的衣角,试图平复紧张的心情。

程屿则显得从容许多。他站在投影屏幕前,西装笔挺,声音沉稳:"这是建筑测绘的详细数据。我们对映月巷27处历史建筑都进行了实地测量,每一处的结构特点都做了详细记录。"他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纸,目光坚定。

坐在对面的几位文化局官员神情各异。暖月注意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官员不时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而旁边戴着金丝眼镜的王处长却始终皱着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这些骑楼建筑确实很有特色。"老官员放下资料,身体微微前倾,"但是,光有建筑价值是不够的。文化遗产保护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他的语气虽然温和,但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严肃。

早在准备阶段,程屿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他迅速切换到下一页PPT,声音越发坚定:"这是我们收集的历史文献证据。从清康熙年间开始,映月巷就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特别是这个'映月商号',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是江南著名的商户。"投影的光线映在他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投影图像上,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文献资料一一呈现。程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很多文化名人在此活动的记录。比如著名的《红楼梦》评论家脂砚斋就曾在这里居住,留下了大量游记和题词。这些都证明了映月巷深厚的文化底蕴。"

王处长终于放下手中的钢笔,开口说话,声音带着一丝犹豫:"这些历史价值确实很高,但是..."他推了推金丝眼镜,欲言又止,"现在的问题是,这片区域已经规划了商业开发项目。如果改为文物保护,涉及的利益调整会很复杂。"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突然推开,发出一声闷响。陈总带着两个西装革履的助理大步走了进来,皮鞋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目光在房间内扫视一圈。

"王处长说得对,"陈总不等人让座就直接坐到会议桌旁,声音里带着一丝傲慢,"这个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果现在改变规划,损失谁来承担?"

暖月感觉一阵紧张,手指不自觉地抓紧了裙角。她能感受到陈总话语中的威胁意味。但很快,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已镇定下来。奶奶的叮嘱在耳边响起:"记住,只要心里装着光,黑暗就永远不会得逞。"

正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张叔带着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街坊走了进来。他们每个人手里都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些老物件,那些东西虽然泛旧,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

"各位领导,"张叔的声音有些颤抖却格外坚定,"我们也想说几句。这条街不仅是几栋房子,更是我们几代人的记忆。"他说话时,腰板挺得笔直,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张叔轻轻放下一个包着红布的木盒,动作庄重得如同在进行某种仪式:"这是一百年前的商会徽章,后面还有当时的会议记录。每一笔都记载着老街的兴衰。"他轻轻掀开红布,铜质徽章在灯光下泛着古旧的光泽。

李婶接着拿出一套包得严严实实的青花茶具:"这是乾隆年间的官窑仿品,一直在我们家传了五代。每一道裂纹都是岁月的痕迹。"她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自豪。

其他老街坊也纷纷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物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暖月注意到,那位老官员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甚至激动得有些发红。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老官员站起来,仔细端详着那些老物件,"这些都是活的历史见证,比任何文字记载都更有说服力。"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程屿抓住这个机会,补充道:"我们还做了一个详细的口述历史采集。"他快速打开笔记本电脑,播放了一段提前剪辑好的视频。画面中,一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讲述解放前后映月巷的变迁。

"等等,停一下。"老官员突然说,"这位老人是谁?"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这是我爷爷。"出乎所有人意料,一直持反对意见的王处长开口了,声音有些发颤,"没想到他还记得这些事。"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听得见吊扇转动的声音。王处长摘下眼镜,用手帕轻轻擦拭着镜片,仿佛想掩饰眼中的湿润:"我小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