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的映月巷,暮色渐浓,路灯还没亮起。空气中飘散着各家晚饭的烟火气,远处隐约传来收摊小贩的吆喝声。暖月站在老街巷口,望着巷子两端此起彼伏的招牌。一边是她熟悉的老店铺,老旧的招牌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另一边是新开的"糖果物语"连锁店,霓虹灯闪烁,耀眼夺目。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就像一个无声的隐喻。
站在这里,暖月突然想起小时候,这个时候奶奶总会站在店门口张望,等待最后几个买糖的孩子。那时的暮色温柔而宁静,不像现在充满了无形的压力。老街的砖瓦在暮色中泛着沧桑的灰色,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手机震动起来,是陈总助理发来的短信: "陈总说,再给你48小时考虑。500万补偿款,外加'糖果物语'全国连锁店的区域代理权。这是最后的机会。"
"暖月。"身后传来张叔的声音,把她从思绪中拉回现实。老人轻咳两声,神色凝重,"李记糕点今天也签了。"
这个消息像一记重锤。李记是老街上经营了四十多年的老字号,连奶奶都说过他们的桂花糕做得一绝。如今却选择了离开。
"街坊们都在茶馆等你。"张叔沉声说,"大家想听听你的想法。"
推开茶馆的门,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店里坐满了人,烟雾缭绕中,几盏老旧的吊灯把人影拉得很长。李婶在忙着给大家续水,茶壶的盖子在她手里发出清脆的磕碰声。王大爷坐在他常坐的藤椅上,布满老茧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茶杯。还有其他几家老店的老板都在,平日里总是笑呵呵的刘阿姨也紧锁着眉头。一看见暖月进来,原本嘈杂的议论声立刻安静下来。
茶香中还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桂花香,那是李婶特意准备的。这种熟悉的味道让暖月想起小时候,每到过节,街坊们都会聚在这里,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可现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凝重。
"暖月啊,"王大爷开口了,苍老的声音里带着叹息,"你也看到了,这两天又有好几家店签了合同。陈总给的价钱一家比一家高,现在都传遍了......"
"就是啊,"刘阿姨插话,"我听说李记拿到了六百万。大家都等着你这个领头的表个态。"
"领头的"这三个字压得暖月喘不过气。她知道,自从张叔和她站出来反对拆迁,很多人就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可现在,一切都在土崩瓦解。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骚动。周明带着两个助理走了进来,西装革履,和茶馆的氛围格格不入。
"林小姐,"他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看来大家都在等你拿主意。不如我也把话说明白——如果你现在签约,除了补偿款,我们还可以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品牌升级方案。"
茶馆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暖月身上。她能感受到那些目光里复杂的情绪——期待、犹豫、担忧,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希望。
"给我一天时间。"暖月深吸一口气,"明天这个时候,我会给大家一个答复。"
走出茶馆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路灯亮起,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暖月拿出手机,拨通了程屿的号码。
"我在钟楼这边。"程屿的声音透着疲惫,"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二十分钟后,暖月赶到钟楼。程屿正站在塔基处仔细查看。看见她来,立刻示意她过去。
"你看这个。"他指着墙角一块不起眼的石砖,"516100这个数字,不是时间,是这块砖的编号。"
借着手电筒的光,暖月看见那块石砖和周围的略有不同。程屿小心地用工具撬动,石砖竟然松动了。里面赫然露出一个铁盒。
发现铁盒的瞬间,暖月的心跳漏了一拍。那些发黄的文件散发着岁月的气息,每一页都仿佛承载着一段尘封的往事。她小心翼翼地展开地契,纸张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脆弱,仿佛稍一用力就会破碎。程屿打着手电筒,光束在文件上游移,照亮了一个个关键的数字和文字。
地契上盖着1978年的公章。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测绘图,标注着整条老街的地下管网布局。
"这些都是原始文件。"程屿快速翻看,"你猜我为什么会想到查这里?因为这座钟楼的地基,恰好是老街最重要的地下管网交汇点。"
"所以当年他们暂停改造......"
"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程屿的声音有些激动,"这些管道的规格远超正常需求,很可能另有用途。而最关键的是......"
他的话还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