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娟秀的字迹,记录着每次取款和家用开支。最后一页写着:“今天张同志又来送钱,我坚持不要,他说这是刘诚的抚恤金和工伤补偿。可是刘诚的补偿化工厂已经给过了,这些钱,我不能要,以后要还回去的。“
刘臻的手微微发抖。他小心地将一切恢复原状,回到书房,一个新的计划在脑海中成形。
早饭后,刘臻告诉母亲要去县城见个朋友。他确实进了城,但没去见任何人,而是直奔古城县档案馆。
“我想查查古城化工厂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货物进出或者人事调整的。“刘臻偷偷地给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一个红包后,说道。
年迈的女管理员推了推眼镜:“古城化工啊...那年的资料可能不全,洪水泡过一批档案。“
“能查多少是多少,谢谢。“
两小时后,刘臻在一堆泛黄的文件中发现了关键线索:父亲作为化工厂员工的出入记录,在死亡前一周,他曾连续三天深夜进入化工厂,而每次的登记事由都是“例行检查“,签字批准人正是“张亮“——昨晚那个神秘的访客。
更奇怪的是,父亲死亡当天的出入记录被涂改过,原始字迹依稀可辨:“陪同市领导视察“。但“领导“二字被黑笔重重涂掉,改为“安全检查“。
刘臻用手机拍下这些文件,又查阅了化工厂的组织结构。张亮时任生产科副科长,而当时的厂长叫...资料这一角被水浸湿,姓氏看不清,只留下“三强“两个字。
“三强?“刘臻心头一震。被捕的文物走私头目就叫“吴三强“!这是巧合吗?
离开档案馆时已近黄昏。刘臻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处化工厂高大的烟囱。夕阳将烟囱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根黑色的手指指向某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决定明天就去化工厂实地探查。如果张亮和吴三强真有联系,如果那里真是父亲调查的最后地点,那么答案一定藏在某个角落,等待被发现。
手机突然震动,是高峰发来的消息:「查了梁启明,有问题。他五年前在古城县任职,主导了古城化工改制。还有个发现,你父亲死亡当天,梁也在古城县。」
刘臻盯着屏幕,所有线索开始交织成网。父亲、化工厂、吴三强、梁启明、“黑塔“...文物走私,这可能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网络。
而他的父亲,正直的刘诚,正是因为触及了这个网络的边缘而付出了生命代价。
夜幕降临,刘臻骑着摩托车返回村庄。后视镜中,一辆没有开灯的黑色轿车缓缓跟随着,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