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逍遥江山内 > 第1202章 大者修身事天

第1202章 大者修身事天

过是这样的,康熙二十八年,李光地扈从康熙南巡,二月二十七日在南京,为观测天象,康熙在一班大臣的护拥下到达观星台,李光地也得以随侍。李光地曾生动地记载了康熙在观星台的活动:

己康熙二十八年,上南巡。……予随驾至南京,果见孝感(按:即熊赐履)日中而入,上屏退左右,与语至黄昏始出。上问孝感:「李某学问何如?」曰:「一字不识,皆剽窃他人议论乱说,总是一味欺诈。」上曰:「闻得他晓得天文历法。」曰:「一些不知,皇上试问他天上的星,一个也不认得。」孝感才出,上便卒然上观星台。……既登,予与京江(按:即张玉书)相攀步上,气喘欲绝。上颜色赤红,怒气问予云:「你识得星?」予奏曰:「不晓得,不过书本上的历法剿袭几句,也不知到深处,至星象全不认得。」上指参星问云:「这是甚么星?」答以参星。

上云:「汝说不认得,如何又认得参星?」奏云:「经星能有几个,人人都晓得,至于天上星极多,别底实在不认得。」上又曰:「那是老人星?」予说:「据书本上说,老人星见,天下太平。」上云:「甚么相干,都是胡说,老人星在南,北京自然看不见,到这里自然看得见,若再到你们闽广,连南极星也看见,老人星那一日不在天上,如何说见则太平。」……上问淡人(即高士奇):「李某学问如何?」曰:「不相与,不知。」

在中国古代,老人星的出现,被视为「仁寿之征」,故李光地奏称「老人星见,天下太平」,想借此讨好康熙,而事实适得其反,遭到了康熙的责备。

这段君臣对话表示康熙对李光地已抱有戒心,康熙想从他人口中探听李光地的为人,而熊赐履当时正因母丧在南京守制,故向熊氏打听。熊赐履可算是李光地的座师,而竟在康熙皇帝面前中伤李光地,说明师徒之间已交恶极深。李光地和熊赐履之间的恩怨,《榕村语录续集》亦有记载,称:「孝感(按:指熊赐履)气概亦笼罩人,似不可遽窥其底里,后频造求见,每往必有徐健庵(按:指徐乾学),及见时又不说及学问,及问所疑,又不答所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熊赐履的不满。从中还可看出熊赐履和徐乾学关系非常密切。而徐乾学因向李光地递交陈梦雷的绝交书,很可能引起李光地的不快,俩人也可能为此积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康熙南巡时,适逢「天主堂远西天学士」法国耶稣会士洪若翰、意大利耶稣会士毕嘉在南京。洪若翰是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作为路易十四的「国王数学家」被派遣到中国,来华前即以擅长观测享誉法国,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到达北京后,曾受到康熙之接见,对洪若翰的成就,康熙已有所耳闻。在南京时,毕嘉和洪若翰还向康熙进献「方物、测量仪器」。

此次南巡,康熙所到之处,屡次召见传教士。据《熙朝定案》记载,康熙在到观星台观测星象之前,已经派侍卫赵昌向洪若翰、毕嘉打听能否在南京见到老人星,他们就有关天文问题作了解答。《熙朝定案》云:

(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廿五日,由丹阳陆路至江宁。……廿七日,……侍卫赵又奉旨来堂问:「南极老人星,江宁可能见否?出广东地平几度?江宁几度?」等语,毕、洪一一讲述。侍卫赵即飞马复旨矣。毕、洪因匆遽回答,恐难以详悉,至晚戌初时分,观看天象,验老人星出入地平度数,详察明白,另具一册,于二十八日早送入行宫。

^^^^^^

以上记载说明,康熙对「老人星」确切位置所知不多,故有询于洪若翰等人。《圣zu实录》也提及康熙观测老人星之事,以及和李光地的问对,而只字未提洪若翰。更有甚者,据实录所记,康熙懂得「老人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这完全颠倒了前因后果。《圣zu实录》云:(二月)乙丑(二十七日)上幸观星台。……上又披小星图,按方位指南方近地大星,谕诸臣曰:「此老人星也」。李光地奏曰:「据史传谓老人星见,天下仁寿之征」。上曰:「以北极度推之,江宁合见是星,此岂有隐现也?」

康熙在谈论老人星以外,还和大臣谈到了其他天文现象,如「荧惑退舍」、「五星联珠」,以及觜、参在天空位置的先后问题。清初历法改革,耶稣会士改变了传统的觜、参先后问题,但这个问题遭到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对,康熙再次提及这个问题,说明它仍然困扰着当时的许多学者,《康熙起居注》详细记述了此事,原文如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