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忍耐,等待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一举将鞑子赶出了中原,这还不解气,先后进行了八次北伐,打得昔日纵横天下的成吉思汗子孙,数十年不敢踏入大明边境。
丞相胡惟庸嚣张跋扈,他要废除丞相这个庞然大物,他一如既往的忍耐,等到洪武十三年,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洪武二十三年,颁布《昭示jian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三万余人,时称“胡狱”。
除掉胡惟庸后,他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结束了中国的宰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大将军蓝玉骄傲自满,畜养了很多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蓝玉曾经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真的发怒,赶走了御史。蓝玉一直到北征元军回来时,半夜敲击喜峰关关门,关吏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如此不懂规矩,让朱元璋很是愤怒,先前,tai祖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他犯错改封凉地,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蓝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出语傲慢。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他西征回朝,tai祖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祖往往不听他的,他更加不高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s:上一章小景说朱高煦有勇无谋,许多网友不服,给我小景列出了不少,小景给诸位看看!不算字数的哦!
高煦,成祖次子。靖难之役,成祖屡危而能转败为胜颇赖高煦之勇略。而仰观俯察今日对高煦之评论,则不外于德于能皆做贬抑之辞,此皆扬恶隐善之害也,洵称书生之见,颇失其真矣。
吾国之惯例,凡德操有阙之士,则其能力亦必为治史者所抑,此高煦其人也;又凡嘉言懿行之士,则其能力亦必为治史者所扬,善善从长,此仁宗其人也。故言之,吾国之历史,多为脸谱历史,泾渭分明,褒贬错置矣,悲夫!
然去此雕琢,纯钩稽史料,两两相较,则仁宗之能万不能与高煦相比。高煦之勇,李靖卫青之比也,纵关张之流,方之亦觉黯然失色矣。而仁宗之勇,则不过庸中佼佼,呼之为名将亦觉过高,欲比诸关张之徒,何可得也?
高煦之略,纵横捭阖,提数十万豺虎之师,白沟河一役,北军赖之得胜。而仁宗之略,难出方寸,自守之徒而已,固守北京,赖众人扶掖,尤几为瞿能所破,比之高煦阵斩瞿能何可得也?平心论之,仁宗所出高煦之上者,唯心术而已。成祖在时,凭心术固守储位,即位之后,柄心术饵高煦以金帛,偷一时之安而已。
诸君如若不信,请看以下事实:
《明史成祖本纪》:景隆疑有伏,不敢前,高煦救至,乃解。
《明史平安传》:会高煦救至,乃得免。
《明史汉王高煦传》: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载:即麾精锐数千突入左掖,高煦率张玉等军齐进。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又载:使张玉将中军,朱能将左军,陈亨将右军,为先锋,丘福将骑兵继之,马步十余万。
按,此即靖难白沟河之役,高煦统筹数十万大军与南军争胜逐北,成祖赖之得救之事实也。是役也,高煦阵斩瞿能,北军数十万大军赖高煦统筹调度,反观成祖不过指挥数千之众而已,于此,鄙人试做一得步进步之论断:高煦统筹数十万众之能力实不亚于成祖,故成祖敢于生死之役倚赖高煦矣。
《明史成祖本纪》何福空壁来援,王军少却,高煦伏兵起,福败走。辛巳,进薄其垒,破之,生擒平安、陈晖等三十七人,何福走免。
《明史平安传》: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
按,此即靖难灵璧之战,若非高煦败何福,成祖能否生擒平安,实未可知之数矣。
《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江上之战,文皇兵却,高煦适引骑兵至,文皇抚其背曰:“吾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