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枣林杂姐》。如前所引,《枣林杂姐》并无此说不知朱彝尊何所据但他此说一出,后人则争相传播。饶智元为此作《咏硕妃》诗,“远自辰韩国,承恩人后宫。”陈作霖还亲自听到诸父老有此说法,以此验证朱彝尊的说法有据“予幼时游南城大报恩寺,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硕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养以为子,遂赐妃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与史、志所载者皆不合,疑为澜言夕后阅朱竹佗彝尊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长陵系梢妃所生,见于谈迁《枣林杂姐》。
以上种种都将硕妃说成明成祖的亲生母亲,但对于硕妃的记录无论是何乔远之《闽书》、谈迁之《国榷》、还是张岱,李清之《三垣笔记》等都根据《南京太常寺志》而来,而《南京太常寺志》为明汪宗元所撰,汪宗元是嘉靖己丑进士,官至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南京太常寺志》是他任南京太常寺卿时所辑。所记各祀祝文陈设,及乐章乐器,皆较《明会典》、《集礼》诸书为备。至於荐献品物,应祀宫观,及署中藏经字号、存贮什器,皆条列不遗焉。此书编纂之时,与明成祖生年元至正二十年相隔一百七十多年,在一百七十多年里,关于硕妃的种种在没有各种记载的情况相对比较之下,多有道听途说之嫌,况且在这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唯独这一本书记载了朱棣亲生母亲的问题,不免让人奇怪,据王世懋《窥天外乘》记:“成祖皇帝为高皇后第四子甚明。而《野史》尚谓是元主妃所生。”《蒙古源流》则说成祖是元主妃洪吉喇氏所生。“先是蒙古托兖特穆尔乌哈噶图汗(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噶呼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女,名格呼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这里比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还要神乎其神,偏偏后人也信的人不少,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说:“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主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
可见硕妃一说,未必是就是真的,倒是关于马皇后为朱棣的亲生母亲的记录不少。
“顾予匪才,乃父皇tai祖高皇帝亲子,后孝慈高皇后亲生,皇太子亲弟,忝居众王之长”。《明太宗实录》也说:“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王h,次上,次周定王橚。”——《燕王令旨》
《明史。成祖本纪》因之,云:“文皇帝讳棣,tai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
“《皇明世系》谓太宗、周王为高皇后所生,而懿文、秦、晋诸妃子。”——明人王世贞《二史考》
:“今鲁府所刻玉牒,又以高后止生成祖与周王。”这里明确的说明了,朱元璋有二十四子,生母五人。长懿文太子标,第二秦愍王樉,第三晋恭王h,第四燕王棣,第五周王橚,高后所生也“——郎瑛《鲁府王牒》。
可见朱棣未必不是马皇后所生,有人会说,这是朱棣美化自己带来的结果,这个也不敢否认,但也不可否认,一些人记录这些文字是别有用心,据王世贞《二史考》引他人著作说:“《革除遗事》则谓懿文、秦、晋、周王为高皇后所生而太宗为达妃子。”即明成祖是达妃所生。《革除遗事》是明黄佐所作,此人对建文帝多有怀念,而对朱棣夺取了自己侄儿的江山大为痛恨,不免多有不实之处,后来的史学家朱彝尊便说:“黄佐《革除遗事》与当时记建文事诸书,皆不免惑于从亡致身二录。盖于虚传妄语,就未能尽加芟削”可见当时一些文人痛恨朱棣,将其说成别妃子所生,用心不用多说,大家也看得明白,与其相信这些文人所言,小景倒是认为正史所载可信比较大,当然了这只是小景一人所言,到底真相如何……嘿嘿。
……
第二个问题,郑和下西洋到底赚钱没?
据郑和的属下马欢著有《瀛涯胜览》一书,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的行动,里面提到宝船一到某地,就派出小船去做买卖,而当地的商人也都预先收购好了中国所需的物品准备与宝船交易。其中有一处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贸易情形:“其二大头目受中国朝廷陛赏,若宝船到彼,全凭二人主为买卖。王差头目井哲地未讷几计书算于官府。牙人来会,领船大人议择某日打价。至日,先将带去锦绮等物,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