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预演着人类产生的一个缩影,从这个缩影可以了解阴阳变化、五行之气的所属,以及处理病变的方法。所以,大家来听讲解《内观经》,并不是说逐字逐句地翻译每一句该文言,那样你仍不能起到内视的效果。必须了解道家的大道规律,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才能入精入微,才能致虚极,而守静笃。
老君曰:\"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译文:对于人体来说,天地就是指父母,媾精就是阴阳交合,然后便开始阴阳交融生长发育,并且秉承父母的灵气,这便是\"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现象。父母从和合开始,这个还未形成的人但开始生长,一个月生变为\"胞孕\",两个月形成\"胚胎\",后面三、四月中,什么是魂、什么是魄,魂魄与神精直接相对应,人无神则魂丢,魂在则人的神在,人就有灵气,如果一个人精不足,则此人无魄力,有运魄力的人一定精神饱满。
人有三魂七魄,三魂谓之天魂、地魂、命魂,七魄谓之天冲、灵慧、气、力、中枢、精、英。这三魂七魄各有阴阳,三魂属阳,主动主生,七魄属阴,主静主形,失魂落魄之人,一定站立不定、痴痴呆呆。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前面四个月是\"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这儿开始\"三生万物\",五脏六腑全出来了,从而分藏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第七个月,由里及外,五官等功能也逐渐俱全,第八个月,神经系统也已经有所知觉,第九个月方方面面也基本生成完毕,第十个月瓜熟蒂落,马上就可以哺乳喂养。
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予内观之,历历分也。
译文: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亦曰黄庭。(人体的控制系统在头部,相当于人体的cpu,)五官也集中在头部,所以能\"照生识神\"与魂魄相通。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脑相通,所以人的生命本元在心。
这一段内容中\"司命\"、\"无英\"、\"白元\"、\"桃核\"等都是被道教神化了的穴位之神,有关知识还必须阅读《黄庭经》、《太清中黄真经》、《思九宫五神法》等许多道家书籍。《黄庭经》谓人体中有八大神宿卫,二十四位真人,诸如发、脑、眼、鼻,耳,舌、齿、心、肺、肝、肾、脾、胆等等皆有神主之。
《太清中黄真经》中云,人体\"五脏六腑百关九节有神百万\"。而在这些神灵中,最重要的则是\"泥丸\"、\"司命\"、\"无英\"、\"白元\"、\"桃孩\"诸神:\"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魂,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心源也。无英居左,制三魄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天体有诸\"宫\",人体亦有与其相对应的诸\"宫\",而无论天体之\"宫\"还是人体之\"宫\",均为同一神灵所辖。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体诸神不过是天体诸神之气化。如《思九宫五神法》中说,\"九天九宫中有九神,谓天皇,九魂变成九气,化为九神,各治一宫。\"
鼻吸天气,口食地气。天之元气经鼻导入泥丸,这儿也许有人要问,氧气应该是吸入肺部,为什么是头部的泥丸宫呢?其实这正是西医和道医的不同点,人呼吸臭气首先是头脑感到恶心,人呼吸鹇空气,也是头脑首先感到清爽,道医所说的气与西医所说的气是不同的东西,这个气应该写成\"炁\",而口吃食品,按道医也是气,这个气应该写成\"气\",是地气。正是这种气与神明相通,与动静相关,因此我们才能内观,才能明白自己、了解自己的一切。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