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上最灵验的经文,一念悟天道解千愁!(只传有缘人)。
道门 《太上老君内观经》简称《内观经》又称《内视经》,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朝。陶弘景曾引过此经,是道教的经典着作之一。
《太上老君内观经》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义理通明,文字优美通畅,韵古义幽,言简意深。若以传统经典来修持,对精神灵性修持上的提升,将会有所极大收获。若当古文来细细欣赏品读,可谓中华文字组合上的极致美感体现。
千百年来,获得精神悟境的圣哲,文字大智慧皆从心念自然流露。由内而外,无不宁静无为;起思动念,无不利益众生;神思所到,无不字字精巧,句句珠玑,当中不含一丝瑕疵。无事偶来品读,犹如把玩一块温润无瑕的美玉。此经以修心为修道之说,宋金以来对道教诸派尤其全真一派之教旨影响颇大。
《太上老君内观经》译文
太上老君是道教道祖,是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之一,道教的理论依据是道家。要了解内观经,我们必须了解道家的宇宙观,也就是世界是怎么产生的。
道家认为,宇宙产生之前只有茫茫的道,这个“道”既是宏观的概念,又是微观的概念,所谓茫茫一片,这是宏观的,也就是说这个“道”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至大无外”的程度,也就是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在它的外面;那么微观的小又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至小无内\"的程度。
在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状态下,有一位\"主宰\"之神,称为\"元始天尊\",然后,这个\"道\"不知什么原因开始动了,一动便有\"灵炁\",究竟是先有\"炁\"才会动,还是先动了之后才有\"炁\",这就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总之,这时有了\"灵炁\",又有一位\"主宰\"之神,称为\"灵宝天尊\"。这个具有\"灵炁\"的\"道\"运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就好象一个看不清的\"点\"在旋转,并且一转越大,有点象一个太极阴阳鱼,逐渐可以看出其有所分化,这个道所分化清楚的两面便是\"两仪\",即\"阴阳两仪\",注意:这个\"阴阳两仪\"是道的两面,而不是道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东西,在这一状态下有了一位\"主宰\"之神,称为\"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所代表的阴阳两仪,再进一步运动之后,便是阴阳二气,万物就是这阴阳二气所产生。至此,这个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三清之后,也就是万物生成之后的一个万物主宰之神叫\"太上老君\"。这个便是道教的\"创世纪\",而这个\"创世纪\"是得到了科学的验证。这并不是凭空乱说,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就专门着书用天体物理学的方法来解释过这一创世纪的伟大理论。
既然万物一切是由\"道\"产生的,那么万物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有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了解世界,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来找出这个规律呢?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但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引起注意,那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想要明白这两句的意思,先得搞明白,古文中的\"妙、徼\"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妙\"是事物的\"内在奥妙\"、\"内在本质\"、\"内存联系\";\"徼\"是事物的\"外在轮廓\"、\"外在表现\"、\"外在边界\"。
事物是由小到大,从无到有,因此,我们观察事物发展趋向时,要\"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去思考,要向\"宏大\"的方向思考;而如果我们要观察事物的由来时,就要\"逆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即\"顺着\"发展的来源去摸索,要向\"微波\"的方向思考。这就是\"常有\"和\"常无\"的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一个是顺着思考,一个是逆着思考。
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是有许多发言人的相似,电子围绕原子核转,而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许多原子按一定规律组成分子,而许多太阳系组成银河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世界的规律为什么如此相同而又如此不同呢,老子也同样在《道德经》中告诉了我们,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层层地效法而来,这就为我们观察事物的变化提供了方法。
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宇宙,人成了万物之灵,观察人自己同样可以了解阴阳五行的作用规律,从男女受精,经过十月怀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