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再次变得紧张起来。匈奴军队频繁调动,摆出一副随时进攻的架势。蒙恬紧急向咸阳告急,朝堂上气氛凝重。
“陛下,匈奴此举来势汹汹,看来和平解决已无可能,臣请战!”蒙恬单膝跪地,语气坚决。
扶苏眉头紧锁,他深知此时开战,大秦虽有胜算,但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他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臣,试图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时,一直沉默的陈平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计。如今匈奴内部混乱,我们不妨以扶持新单于为诱饵,让那些反对现任单于的势力为我们所用。同时,散布谣言,说大秦已与匈奴周边的其他部落结盟,对其形成包围之势。如此一来,或许能迫使现任单于放弃战争。”
扶苏眼前一亮:“陈爱卿所言极妙!就按此计行事。”
大秦迅速行动起来,一方面散布假消息,声称已与匈奴周边的乌桓、鲜卑等部落达成联盟,共同对抗匈奴;另一方面,秘密与匈奴内部反对势力取得联系,承诺支持他们推举新单于。
这一系列举措让匈奴王庭陷入了混乱。现任单于得知自己被孤立,内部又有反对势力蠢蠢欲动,顿时慌了神。他开始重新审视与大秦的关系,权衡利弊之下,终于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咸阳,请求议和。
朝堂之上,匈奴使者态度谦卑,向扶苏表达了求和的诚意。扶苏看着使者,心中感慨万千。这场危机终于在多方博弈后迎来了转机。
,!
“回去告诉你们单于,只要匈奴不再进犯我大秦边境,朕可既往不咎。”扶苏的声音沉稳而威严。
使者连连称是,带着大秦的条件匆匆返回匈奴。
随着议和的达成,边境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百姓们欢呼雀跃,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和平。而扶苏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安宁,大秦的未来依旧充满挑战。他决定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国内建设,提升大秦的国力,为应对未来的危机做好准备 。
咸阳宫的夜,静谧而深沉,勤政殿内却灯火长明。烛火摇曳,将扶苏的身影在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这些日子,他被堆积如山的政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内忧外患如两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茶饭不思,每一道奏折都像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睡觉也不得安稳,时常在半夜惊醒,冷汗浸湿了被褥。
芈萱站在寝宫,看着那一盘绿头牌,心中满是忧虑。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低得如同蚊蝇:“陛下有一个月没有翻牌子了。”
芈萱秀眉微蹙,沉思片刻后,对太监说道:“去,让那些嫔妃每天晚上都洗漱干净,轮流送到寝宫来。”她的语气轻柔却不容置疑,透着皇后的威严。
接着,她又吩咐道:“通知下去,明天卯时,后宫开晨会。”
太监领命,匆匆退下,那急促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宫殿里回荡。
芈萱唤来御膳房的厨师,细细叮嘱:“明日准备些新鲜食材,要别出心裁,我要亲自给陛下送去。”厨师连连点头,恭敬退下。
第二日,卯时的钟声刚刚敲响,后宫已是灯火通明。芈萱端坐在皇后的宝座上,身姿端庄,仪态万千。她身着华丽的凤袍,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凤凰,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她的面容姣好,却因担忧扶苏而略显憔悴,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关切。
她左右看了看,目光落在景鸾身上,微微点头,示意她主持今天的会议。
景鸾莲步轻移,走到众人面前,缓缓开口:“皇帝新登基以来,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在座的姐妹们,一定要使出浑身解数,讨取皇帝的欢心。”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黄莺出谷,却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
喜欢我是秦二世扶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