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王贲大军也传来捷报。经过数月苦战,他们成功平定百越叛乱。百越各部落纷纷归降,大秦的版图得以进一步拓展。
“陛下,百越已定,南方初安。”使者跪地呈上捷报,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
“好!”扶苏龙颜大悦,“传朕旨意,厚赏王贲将军及全体将士。”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北方草原上,匈奴新单于即位,此人野心勃勃,对大秦边境虎视眈眈。边关急报如雪片般飞至咸阳宫,朝堂之上再次陷入紧张气氛。
“陛下,匈奴新单于蠢蠢欲动,臣以为当先发制人,主动出击。”蒙恬上前请战,目光坚定。
“不可。”扶苏摆了摆手,“我大秦刚经历诸多战事,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先加强边境防御,再观其动向。”
于是,蒙恬返回边境,加固长城防线,增设烽火台,日夜巡逻。同时,扶苏还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等待匈奴回复期间,扶苏在国内推行文化改革。他下令在各地兴办学校,传播儒家经典,培养人才。一时间,大秦境内书声琅琅,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不久,匈奴使者来到咸阳。朝堂之上,气氛剑拔弩张。匈奴使者态度傲慢,提出诸多无理要求。
“我单于说了,大秦需割让北方三郡,否则,战火难免。”匈奴使者仰着头,语气嚣张。
“荒谬!”扶苏怒目而视,“我大秦领土,一寸也不可让。回去告诉你们单于,若敢进犯,必让他有来无回!”
匈奴使者拂袖而去,一场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面对严峻形势,扶苏一面加紧备战,一面积极联络周边部落,孤立匈奴。他还下令让项羽的骑兵队伍加快训练进度,随时准备奔赴战场。
咸阳城内,百姓们纷纷响应号召,为军队筹备粮草、打造兵器。各行各业众志成城,共御外敌。
大战前夕,扶苏身着战甲,亲自来到校场检阅军队。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士兵,眼中满是信任与鼓励。
“将士们!”扶苏的声音响彻校场,“匈奴妄图侵犯我大秦,掠夺我百姓。今日,我们在此严阵以待,定要让他们知道,大秦的威严不可侵犯!”
“大秦必胜!大秦必胜!”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此时,天边晚霞似火,映照着整支军队,仿若一幅壮丽的出征图。扶苏望着眼前的将士,心中充满信心。他坚信,只要大秦上下一心,定能战胜一切来犯之敌,守护好大秦的江山社稷 。
就在咸阳城全军枕戈待旦之际,一封加急密信悄然送入扶苏手中。这密信来自匈奴王庭的一位内线,信中透露匈奴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新单于虽野心勃勃,但不少部落长老因忌惮大秦实力,对贸然开战心怀抵触。得知这一消息,扶苏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是一个可利用的契机,或许能兵不血刃化解危机。
第二日,扶苏召集朝堂上的谋士们商议对策。陈平率先献策:“陛下,我们可暗中联络那些反对开战的匈奴部落长老,许以重利,分化他们与单于的关系。同时,在边境展示我大秦雄厚的军事实力,让他们明白开战对匈奴百害而无一利。”
扶苏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陈卿所言有理,就依此计行事。”
于是,大秦派出了多支秘密使团,携带大量财宝,潜入匈奴境内,与那些反对战争的部落长老接触。与此同时,蒙恬在边境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精锐的秦军方阵整齐划一,骑兵往来如电,一时间黄沙漫天,喊杀声震天。这场演习不仅是对士兵的训练,更是一场对匈奴的威慑。
消息传到匈奴王庭,那些原本就对战争心存疑虑的部落长老们更加动摇。他们纷纷向单于进言,劝其慎重考虑开战之事。新单于虽心有不甘,但面对内部的反对声浪和大秦强大的军事威慑,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朝着有利方向发展时,一个意外打破了平衡。匈奴单于的亲信中,有一人被利益蒙蔽双眼,暗中与大秦的敌国勾结,企图挑起战争,从中渔利。他在单于耳边不断煽风点火,诬陷那些主张和平的长老们通敌叛国。
单于盛怒之下,下令处死了数位德高望重的长老,这一举动引发了匈奴内部的动荡。原本反对战争的部落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开始与单于离心离德。而那位心怀不轨的亲信,却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妄图掌控匈奴大权。
边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