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首先,我绝不可能是人渣 > 九流——武,农

九流——武,农

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虽然这讲的是对诸侯用兵的道德要求,但与武林的“武德”仍有渊源关系。武德观念的中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包括儒家所提倡的“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拳道合一

中国武林重德,历代大师在择徒授艺之际,都强调“艺无德不立”,要求传人首先要有高尚的武德。没有合适的传人,他们甚至“宁可失传,也不轻传”。对他们来说,习武就是求道,拳与道合,艺与心合,最后达到拳道合一,拳心合一,这是武德的最高境界。

尊师、谦和、忍让,这是武林各门派共同遵奉的又一道德标准。武林历来师门规矩甚严,很讲究师徒之间、朋友之间的礼仪。尊师早已成为武林的传统。

见义勇为也是中国传统的武德之一。品格正直、疾恶如仇,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人,在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因此,见义勇为是武林中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重义轻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锄强扶弱”等,都是他们的信条。

武术的核心是搏击、格斗,自然就意味着暴力、流血,但是中国武术武德受到儒家“仁者爱人”思想的影响,处处体现着“仁恕”之道。武林流传的“八打”与“八不打”,就是在“仁爱”的原则下,对具体技击技术的使用加以限制,强调适可而止。

中国武术家大多表现为大义服人,先礼后兵,比武时点到为止。即便是演练武术套路,武术家也十分注重“仁”与“礼”的规范,施展时呈现出争斗而有礼让,有劲而不粗野,武艺纯熟而不悬浮,感情饱满而含蓄内向,富于观赏性且追求高尚的精神气质。

历代名将——刀剑霜寒动九州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展开千年的历史画卷,在战争连绵不绝的年代,有许多武将脱颖而出,留名青史。

汉末名将关羽,在历代武将中以勇猛著称。当年,袁绍大举进攻曹操,派前锋大将颜良进逼白马。东郡太守刘延遭到颜良的猛攻,连失数名上将,土卒死伤甚多。曹操派大将张辽和关羽出兵救援。当袁曹两军交战之际,关羽在千军万马中疾驰如飞,单人独骑直插颜良的营帐之中,挥刀斩下颜良的首级。曹军乘胜掩杀,袁军被杀得溃不成军。关羽从此威震天下,东吴名将周瑜称他是“熊虎之将”,陆逊则赞他为“当世雄杰”。

刮骨疗毒

一次作战时,敌方一支流箭射中关羽的左臂。后来每到阴天,左臂伤口就痛得厉害,名医华佗检查后告诉他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必须切开左臂,刮骨去毒;才能彻底根治。关羽当即应允,伸出左臂请华佗施行手术。手术时手臂血流如注,很快流满了一个盘子,但关羽却与诸将对坐饮酒,谈笑自如,华佗和众将士都大为叹服。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以威武之师北伐中原,使敌人闻风胆寒。当年,他率军从ez出兵北伐,进抵中原。他将指挥大营设在团城,作为继续北伐的基地。金军统帅兀术,准备率精锐的铁甲骑兵和“拐子马”进犯岳家军大本营。

这一天,金军的骑兵潮水般地涌来,形势异常危急。岳飞沉着应战,一方面派亲卫军和骑兵迎敌,命将士们每人手持马扎刀、提刀和大斧,编组冲入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腿,首先打垮了金军的主力骑兵。结果金军损失惨重,被迫向邻近的县城败退。之后,岳家军又与金兵在颍昌府决战,金军将领夏金吾被岳家军斩于阵前,金军全线溃败,宋金战局也因此改观。岳飞作战总是战必胜,攻必克,守必固,留下“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祖辈都是明代将领。他从小便继承父亲保家卫国的壮志,开始了军旅生涯。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倭寇一万余人大举侵掠浙东沿海的台州府各地,并以主力进攻宁海。戚继光以一部分兵力镇守台州,亲率主力赶赴宁海。戚继光训练出来的新兵士气高涨,兵行迅速,在温州西南的雁门岭大败倭寇。

但是,另一支倭寇却乘机进攻台州府城。当时台州守军不多,而且城墙不固,处境危急;闻报后,戚继光又立即挥军援救台州。他亲临前线激励士卒,将士们土气振奋,奋勇冲杀。倭寇假意败退,将抢劫来的金银故意散落在地上,想引诱戚家军捡拾,然后再杀个回马枪。但是,戚家军纪律严明,没有人在战斗中抢掠捡拾银两。结果,倭寇被尽数歼灭。

古代的名将们在战斗中表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