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的科普,可跳过
农家:君民共耕的追求者
“亚圣”孟子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然而有个与他同时代的人却极力主张“君民共耕”,统治者应该与老百姓一样自食其力,他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许行。坚持这一主张、反映农民思想、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的学术派别,就是“九流”中的“农家”。
农家起源——神农与后稷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神农是农耕文明的开启人。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人们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采不到野果、野菜或捕不到动物时,就只有挨饿受冻了。为改变这种状况,神农砍来木料,制作了耒、耜等农具,向大家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并与大家一起耕作。他因此被奉为农家之祖,并与燧人氏、伏羲氏并称“三皇”。
神农此人是否真实存在,现在尚难以断定,但神农教耕的传说,确实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原始农业的情况。同时,这一传说也体现了当时人人劳动、平等互助的社会现实。
感应受孕生神农
传说神农的父亲是少典部落的首领,而他的母亲名叫安登。有一天,安登在华阳游玩时,感应神龙之气而受孕,在姜水河畔生下了神农。神农生具人面龙额,下地三个时辰便能说话,五天便会走路,七天便长全了牙齿,三岁就会做稼穑的游戏了。
神农同情百姓疾苦,以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开创了华夏农业文明,这就孕育了后来的民本主义思想。而且,在有关神农的神话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探讨了农业技术的起源,包括制作农业工具、考察土地状况等,也包含着技术层面思想的发展。所以,人们又将后世的农家称为“神农学派”。
后稷是继神农之后,中国农业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官。因为他出生时的情况比较怪异,家人认为是不祥之兆,便将他抛弃在田野里。没想到,动物们纷纷来保护这个小男孩,一些雌性的动物还给他喂奶吃。人们索性又把他放在冰上,可是人还没走远,天上的鸟都飞下来,用翅膀给这个小男孩遮挡寒气。人们终于意识到,这个孩子不一般,就又把他抱回来交给他的母亲抚育,并给他取名叫“弃”。
弃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学着大人的样子采集植物的种子,并学种麻和大豆。长大后,他对种植各种庄稼的兴趣更加浓厚,不仅懂得因地制宜种植作物,还精通选种、拔草等农田管理技术。此外,他还能从作物成熟的早晚及外观性状,来辨别作物的类型。
经过长期的耕作实践,弃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他种的庄稼横竖成行、整齐划一,大豆茂盛、谷粒饱满。附近的人们听说他很会种庄稼,便都跑来学习,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农耕知识和经验都传授给大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粮食连年丰收,进一步减弱了人们对渔猎和采集的依赖。
神奇的大脚印
据说,后稷的母亲名叫姜螈,属于有邰氏部落。一天,她到郊野去求神,在路上看到一对很大的脚印,便好奇地用自己的脚去比试这双脚印。她的脚刚踏上脚印,便感到全身一震,回到家就发现自己怀孕了。不久,姜螈就生下了后稷。
弃的事迹很快传遍整个部落,尧帝推举他为部落联盟的“农师”,指导部落群众进行耕作。到了舜帝时,弃又被请来担任最早的农官——后稷,主管部落联盟中的农事。此后,人们便都称他为“后稷”了。
后稷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把他安葬在“都广之野”。那里不仅风景秀美,而且土地肥沃,各种农作物都长势极好。传说,通往天上的梯子就位于它的附近,因此每到收获季节,还会出现凤凰率百鸟起舞的奇景。
战国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农业生产正由奴隶制转化为地主制。诸子百家中各家的学说几乎都包含了重农的思想,都涉及农耕的问题,而它们又都是为政治主张服务的。这种对农事的广泛争论,为许行的农家思想体系的创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许行——“君王亲耕”的希冀
许行,著名的农学家、思想家,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他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以打草织席为生。
他与孟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是先秦时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留下姓名的农家代表人物。他